一、課程建設目标 以現代教育技術為主要手段,以其它院校和其它專業的精品課程為标準,在現有的基礎上将宏觀經濟學課程建設成具有特色性與通用性為一體的一流的現代化精品課程,充分發揮學科自身應有的條件,以實現教育資源共享、提高整體教學質量。 具體目标如下: 1.注重教學改革和教學方法的研究,确保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加強教育的信息化、國際化。 2.建設高質量的精品課程,通過科研帶動教學,使教學能與最新學術動态緊密結合,并且培養學術的科研興趣及研究能力,确保教學水平與教學質量,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及手段,形成具有财經院校特色的一流的教學、學術隊伍,形成有效的激勵、評價、管理機制。 3.大膽探索現代信息技術條件下教學方法的創新;加強網絡教學資源的開發及應用,提高宏觀經濟學教學的整體質量。
二、課程建設步驟 充分了解國内外同類學科、及精品學科建設狀況,分析自身的優勢與不足,尋找差距,确定标準,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精品課程。 制定課程建設的長期計劃和短期計劃: (1)進一步加強教育和教學方法的研究,近三年内,在重要的教學研究刊物中發表一批高質量的教研論文;在本課程的教學中兼顧雙語教學形成多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包括案例教學法、模拟教學法、項目教學法等。近五年内,立項并完成課程及專業網站的建立與維護,開發和使用EDI教學課件系統,使學生可以充分的參與本課程課上課下的互動。 (2)課程内容的更新計劃。根據宏觀經濟學的學科特點,時刻關注宏觀經濟學發展的新動向;正确把握宏觀經濟學的新格局,使教學内容逐年有所更新,每兩年有較大更新。注重體系的科學化,注重宏觀經濟學課程在課程群中提綱挈領的作用,使其與後續課程渾然一體,相互協調呼應。 (3)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改革計劃。注重多媒體教學手段的使用,3年内多媒體的運用率達100%;實踐教學法的進一步實施與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教學設備和設施的配套方案。 (4)教材的更新及科研活動的開展計劃。任課教師共同開展科研活動,集體承擔科研課題,合作出版教材和專著;加強同國内高校同類課程的交流工作,取長補短,定期參加宏觀經濟學領域的科研會議,鼓勵任課教師在科研方面發表一定數量的文章,在科研方面取得的成果對教學可以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使教學能與最新學術動态緊密結合,并且培養學生學術的科研興趣以及研究能力,确保了教學水平與教學質量。 (5)教學隊伍建設計劃。以培養新一代中青年教師為重點,提高本課程教師——尤其是中青年教師的教學和科研水平,可以有效保證本課程的先進性、科學性和教學質量,為科研、教學孕育雄厚的師資力量。争取在3-5年内完成新老交替,并組成課題組;建立合理的教師梯隊,并且讓每位教師都獲得不斷提升教學和科研水平的機會。資深教師與年青教師同時開課,共同備課,定期組織教學探讨,互相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有計劃地選派教師出國訪問與培訓,力求實現研究方法、教學水平與國際保持同步性;鼓勵年青教師在職攻讀博士學位;要求教師開設相關課程,使本課程逐漸形成相關課程群,課題組教師同時承擔相關的課程群的課程;部分課程采用全英文教學,進一步提升該課程在學術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6)監督與激勵計劃。制定并完善每學期學生評教、同行聽課交流、專家評教制度和激勵措施。 (7)網絡資源建設和籌備計劃。在2-3年内完成本課程的網絡資源建設,并提供宏觀經濟學所有的教學資料、詳實的閱讀文獻,相關後續課程群中宏觀經濟學專題系列等課程的教學資料也一同上網。教學資料囊括絕大部分宏觀經濟學最新發展的資料,具體包括書籍、複印資料、膠片、光盤和電腦軟件等。此外,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宏觀經濟學的内容,基于教材内容,在收集大量資料的基礎上,編寫配套的習題集,公布于互聯網上。這些習題幫助學生鞏固、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激發學生學習宏觀經濟學的興趣。主講教師從核心刊物找來與課程内容相關的論文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小組讨論,并向全班講解。在近兩年建立和更新宏觀經濟學參考文獻的資料庫,學生不但可以獲得課程必讀文獻的全文,還能看到不斷更新的推薦文獻的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