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名稱: 經濟學專業代碼:020101


  經濟學專業為教育部批準的2007年度國家級特色專業、湖北省省級品牌專業。現有國家級重點培育學科一個(經濟史),省級重點學科六個,2000年獲得理論經濟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現有博士點七個,碩士點八個,博士後流動站一個,已具備從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後各個層次的學科培養體系。在2012年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組織開展的學科評估中,經濟學專業與四川大學、清華大學、山東大學并列排名第16名。

經濟學專業現有教師41人。其中,教授16人(含博導12人),副教授17人,有博士學位的教師達到39人。教師隊伍中有15人曾經或正在美國、英國、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學習、進修或從事合作研究。此外,學院還與國外多所大學建立了長期的學術研究合作,多位教師獲得校本科教學獎。

經濟學專業現有省級精品課程四門(宏觀經濟學、 微觀經濟學、政治經濟學、 經濟史),校級精品課程五門(經濟思想史、發展經濟學、新制度經濟學、轉型經濟學和經濟學通論),專業科研力量在全國高校研究機構中具有整體實力優勢,開拓了一批在國内學術界居領先地位的研究方向,取得了一批在國内、國際學術界形成重大影響的學術成果。1990年到2015年間,學院獲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其中著作近100部,教材40餘部,在國際學術刊物和境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30篇,在國内公開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3300餘篇,其中在《中國社會科學》、《經濟研究》、《管理世界》等權威刊物上發表論文130餘篇。40餘項科研成果通過了有關部門的鑒定,70餘項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級及省部級獎勵。學院先後承擔并完成了包括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和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在内的各類課題140多項,其中近5年承擔的國家社科基金課題就達25項。

在人才培養方面,本專業全面貫徹黨在新時期教育方針,全面體現“三個面向”的時代精神,全面适應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要。實行“專通結合”和“複合型”人才教育模式,以增強學生的适應性;加強基礎教育,拓寬專業口徑;合理設置和安排課程體系,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注重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協調,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德才兼備的高素質的經濟學專業人才。培養系統掌握經濟學基礎理論,了解經濟學發展的曆史、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熟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的複合型專門人才。本專業依托我校綜合發展的優勢,突出經濟與人文、管理、法律等學科互相交叉滲透的特點,把學生培養成為以經濟學為核心,跨經濟學、法學、管理學三個學科的複合型人才。學生畢業後,能成為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特别是在與經濟密切相關的行政機關、教研機構、公司從事經濟工作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級人才。通過本專業教學計劃所規定的學習與訓練,學生基本達到以下培養要求: ①系統掌握經濟學基礎理論,具有紮實的經濟學基礎,較寬的知識面和較新的知識結構,較強的業務操作技能和分析、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②了解經濟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發展動态,熟悉國際經濟組織和國際經濟慣例;③具有經濟、金融與管理的複合型知識結構和能力。

經濟學系長期重視學生社團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和科技創新活動。近年來,本專業本科生(集體)受到校級各類榮譽獎勵共計175人次、省市級榮譽獎勵共計55人次、國家級榮譽獎勵共計2人次。2009年在全國大學生“挑戰杯”競賽中,07級經濟學專業學生林凱、劉斌、胡飛龍等人在全國總決賽中榮獲一等獎(全校本科生唯此一項),2011年6月在第十二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08級學生杞如福獲全校唯一一個一等獎,在人民網、大學生雜志社共同主辦的“2012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評選活動中,經濟學專業2011級碩士生孫喜梅獲“2012年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入圍獎。僅2012年,本專業本科生就獲得國家級獎勵4項,省級以上獎勵2項。

經濟學專業鼓勵、引導和推薦本專業學生到國内外名校深造,每年均有十多名學生被推薦到人民大學、北京大學等著名高校讀研。2009-2012年,累計有88名本科畢業生到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英國等國家留學深造,占畢業人數8.2%。其中,多名學生進入紐約大學、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槟分校、多倫多大學、悉尼大學、華威大學、香港大學等世界知名一流學府攻讀碩博士學位。

經濟學專業在學生培養上取得了優異成績,與其他高校相比我們的學生更具有競争力。從畢業生的去向來看,除部分學生被推薦和考取研究生外,畢業生主要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特别是在與經濟密切相關的行政機關、教研機構、公司從事經濟工作。一次性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實際就業率和就業質量呈上升趨勢。經濟學專業畢業生理論基礎紮實,富于創新精神,有着廣泛的适應能力,為經濟理論教學、科研部門以及各類實際經濟部門所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