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的政策措施

發布者:系統管理員發布時間:2016-07-26浏覽次數:1086

 學校的政策措施
 所在高校鼓勵精品課程建設的政策措施及實施情況
  我校作為一所人文社科類大學,以培養“應用型、融通性、開放式”特色人才為中心,一貫将教學和不斷提升教育質量置于一切工作之重心。所以,開展精品課程建設既是提高教學質量和實施教學改革的需要,也是建設高水平大學的需要。幾年來,根據黨的教育方針和教育部、湖北省教育廳有關文件的精神,我校圍繞精品課程建設,積極開展了多方面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制度上保證精品課程的建設與管理
         學校制定了《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精品課程建設與管理辦法》(具體内容見我校精品課程建設網站,網址
)。該“辦法”對精品課程建設提出了較高要求,同時強調學校每年對國家、省和學校三級精品課程給予一定的經費資助,其中,對國家級、省級精品課程至少按照教育部和省資助或獎勵額度進行配套支持。

 2.深入号召,有計劃重點扶持精品課程建設
        我校連續三年,将精品課程建設和管理納入學校教學工作計劃和教改的“質量年代”(2001——2010年為“校質量年”,連續十年常抓不懈)工程,号召廣大教師積極争創精品課程、提升教學質量,提出了與原評定的“優質課程”更高的新的建設标準。對經建設後符合标準或者基本符合标準的課程,在财力、人力和相關政策配套上給予重點扶持,如校級以上精品課程的主講教師出國進修優先、多媒體教室提供優先等。以确保每年建設10-20門校級精品課程,争上6-7門省級精品課程和4-5門國家級精品課程。

3.鼓勵教授、副教授為本科生傳道授業解惑
        我們以為,建設精品課程必須與教學質量整體上台階結合起來,求得良好的聯動輻射效應。為此,學校制定的教學規範“60條”明确規定,連續兩個學年中,教授或副教授沒有為本科生授課的學科,除了該教授或者副教授不得被續聘之外,其所在學科沒有資格申報任何級别的精品課程。近幾年來,我校教授、副教授上本科課堂率高達97%以上,開始形成良好的傳統,教學效果明顯上升。
       此次申報國家精品課程的課程負責人均為博導且兼有行政職務,但仍每年為本科生講授專業基礎課,起到了良好的示範表率作用。

 4.下真功夫抓好師資隊伍建設
        引進優質師資、實施“雙百”工程(每年拿出兩百萬元人民币用于教師進修和攻讀高學位),完善教師攻讀高學位和國内外進修管理規則與機制;按照課程體系和課程質量要求組織教師開展教研活動,更新專業知識;從根本上重視實踐教學,加強實驗教學隊伍建設,提高實驗、實訓、實踐教學師資隊伍的水平,增強教輔隊伍的專業素質以及服務意識,等等,都是我校緻力于建設精品課程、提高教學質量的系列長效配套措施,

5.為教學研究營造良好的政策氛圍
       學校要求,各學科每年須有1個以上的教學項目立項,保證教育觀念的不斷更新、教學改革成果的不斷出新。學校制定政策,給予教學研究項目的經費支持,鼓勵各學科積極進行教學項目的立項與研究工作。特别是将教學研究成果與專業科研成果同等對待且作為獎勵和評聘職稱的重要依據的規定,深得人心,成效顯著。

6.鼓勵教師群體積極投身教學改革
       廣泛吸納先進教學經驗,全面整合優秀教學成果,并将其推廣應用到教學實踐中,是教師本職的應有之義,為了培養中青年教師,打造學科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平台,學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特别鼓勵中青年教師進行教學改革和教學創新。如我們在2002——2007年,進行了多次較大規模的全校青年教師講課比賽,以檢驗青年教師教學改革的成果,進一步倡導課堂教學方式的多樣性和鼓勵教學内容的革新。在此過程中,許多青年教師脫穎而出,廣受好評。我們還同時強調,申報精品課程的學科,須有青年教師獲得學院講課競賽一等獎或學校競賽獎。

7.為精品課程搭建現代教育技術的平台
         為使精品課程實現現代化、信息化、科學化,形成多學科、多種類精品課程網絡的共享平台,學校創造了良好的技術環境,如80%以上的教室安裝了多媒體設備、開通了“中南人文社科教研網”和“BB”教學輔助交流平台;鼓勵教學軟件的開發與利用;無條件的實現校級以上精品課程網絡資源共享。

  8.進一步完善本科教學質量監控自評體系
         學校已經建立起各教學環節自我監控評估體系,評教、評學、評管;創設了各行政班學生信息員反饋教學質量制度。為加大課程建設與教學環節的評估力度,強化校、院兩級督導員制,目前,正在開發網上課程質量調研評估系統。這些措施都為建立和完善本科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有力的促進了課程精品化建設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