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黨校第一期--周敏談十九大學習體會

發布者:張可發布時間:2017-12-01浏覽次數:586

勾勒偉大複興路線圖十九大描繪“兩個一百年新圖景”  

自黨的十五大首次提出“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每次黨代會都不斷豐富新内涵,提出新再求。如今,決勝全面小康社會又剩三年時間,又将開危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新征程。黨的十九大就此作出了戰略部署,制定大政方針。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具體而言到建黨一百年時建成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如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的小康社會,然後再奮鬥三十年,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向我們勾勒了我國由“社會主義大國”蛻變為“社會主義強國的複興路線圖。這個路線圖不是一馬平的.而是任重而道遠的。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習近平指出:“為了實現中國夢,我們确立了“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這是當前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要共同為之奮鬥的目标。這一目标,既是中華民族的宏偉目标,也把每個人、每個家庭、各方面群衆的願望和利益結合起來以說,全面建成小社會已然勝利在望但前提是完全解以下三上缺闆,

二、精準脂貧。中國的減貧事業成斐然經進三十年的改革開放,通進發展和減貧,全國貧因人口少了6.8億,成全球最早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标中減貧目标的發展中國際。但應該看到《中共院關午打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指出:我國扶貧開發己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期。中西部省(自治區、直轄市)貧困人口規模剩下的貧困人口貧困程度較深,減貧成本高,脫貧難度更大。實現到2020年7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擺股貧困的既目标,時間十分緊任務相當繁重。必級在現有基礎斷創新扶貧開發思路和辦法,堅決打赢這場攻堅戰。”意味着進入貧攻堅期“輸式”傳統扶貧模式無力解決村生力後問題,往往容易讓一些地區的“貧困病”反反複複治标不治本。

想徹庭根冶“困病”,就必須開發出讓貧困戶自主性緻富的思路——“造血式”扶貧扶貧成功再返貧。“輸式”扶貧雖能解決一些貧困戶眼前的生産生活困難,但容易讓被扶貧對象易産“等靠要”依賴心理,自己不主動學習生産生活然也無法提高。而從長遠角度看,“輸血式”扶貧也根本無益于本地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真正實現幹群一心,以助力所有貧困戶早日脫貧緻富奔小康。

二、污染防治。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新目标“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其中增加了一個詞“美麗”,而三大攻堅戰中的污染防治是全國人民極為關心得,因為這關系到美麗的目标能幫否實現。建設生态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态環境,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行最嚴格的生态環境保護政策,形成綠色發展和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産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貢獻。

三、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十九大報告提出,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健全貨币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深化利率和彙率市場化改革。健全金融監管體系,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防範重大金融風險必須多措并舉。在貨币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下,防風險将通過監管協調和強化來完成。與此同時深化金融改革,引導金融回歸服務實體的本源,更是防範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關鍵所在。金融機構過于關注短期收益,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明顯減弱,越來越多的資金投向金融市場相關領域,“脫實向虛”越發嚴重。

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曆經極不平凡的五年砥砺奮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全方位、開創性的曆史性成就,黨和國家事業發生了深層次、根本性的曆史變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需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标”當前,我國經濟因行穩中向好,但是穩中向好的基礎并不牢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建設就是要着力攻克發展方式、經濟結構、增長動力這三大關口。

一、農業現代化。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習近平曾提出:要按照生産技術先進、經營規模适度、市場競争力強、生态環境可持續的要求,加快建設現代農業。農業現代化要以綠色發展理念為引領,劃定生态紅線,堅持生态優先,促進和諧共生;以建設“”“兩型農業”為方向,要堅定不移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盡快轉到數量質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競争力、注重農業技術創新、注重可持續的集約發展,走産出高效、産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堅持不欠新賬,堅持多還舊賬。以現代科技創新為支撐,以構建“三大體系”為抓手,在确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上,優化農業産業體系、生産體系和經營體系,提高農業供給能力、供給水平、供給質量,是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的主要内容。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構建現代化農業産業體系、生産體系、經營體系,加快提高農業資源利用率、土地産出率、勞動生産率,着力提升農業的綜合效益和增收富民能力。

二、工業現代化。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化供應鍊、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養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加強應用基礎研究,拓展實施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突出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主動參與和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

從現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從十九大到二十大,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的曆史交彙期。我們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标,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進軍。作為新時代的新青年,我們要以“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的精神,踏上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