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生态文明建設的體會
——學習黨的十九大報告心得
10月18日上午9點,中國共産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會在人民大會堂大禮堂舉行,我在學校的組織下觀看了此次開幕會,認真觀看和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在開幕會上作的報告。報告深刻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描繪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宏偉藍圖,進一步指明了黨和國家事業的前進方向。在被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深深打動的同時,我也感覺到了身上擔負着的責任。
中國共産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正因為如此,十九大的報告格外受人關注。在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從政治、經濟、文化、生态、民生等方面進行全面地分析解讀,為未來黨的工作進展、國家的發展提出了正确的方向指引、細緻的政策規劃,讓我乃至世界人民從十九大報告中洞悉了黨和國家的發展趨勢。
但在報告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習近平總書記對于生态文明建設的重視以及報告中對于生态文明建設的新表述。在此,結合我自身的經曆以及實際,淺談自己學習十九大報告的陋見。
一、對生态文明建設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
1987年,黨的十三大報告提出“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鬥”的社會主義建設目标。2007年,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目标。而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美麗”首次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标寫入黨代會報告,并在多處提及強調了“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這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整體目标。
例如,報告在第一部分“過去五年的工作和曆史性變革”中就指出: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鬥;在第三部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中指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這一變化深刻反映了國家對生态文明建設的重視程度的大大提高,極大凸顯出生态文明、美麗中國、人與自然和諧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新的拓展,是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必然要求,顯示出生态文明建設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進程中的應有目标和發展動力。
而報告在第三部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中指出: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态環境。這裡再次強調了“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關系。
“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甯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這個深刻的“兩山論”早在2005年,習近平同志主政浙江時就已經提出。2013年9月,習近平同志在哈薩克斯坦納紮爾耶夫大學發表演講時又首次面向國際社會系統闡述了“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兩者矛盾對立卻又辯證統一、渾然一體的内在關系。但是,“兩山論”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曆史性時刻首次寫入黨的十九大報告,其曆史意義不言而喻,同樣地,也深刻體現着黨和國家對生态文明建設的深刻重視。
而在世界的舞台上,中國已然構建起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全球生态理念。報告指出: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成為全球生态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這意味着當代中國,正以自己獨特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社會主義生态文明建設的偉大旗幟。
二、生态文明建設的新時代背景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根本性、全局性、曆史性,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影響的新戰略判斷。這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報告在第一部分“過去五年的工作和曆史性變革”中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曆史方位。
報告指出:這個新時代,是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在新的曆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強國的時代,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時代,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
這都成為當代中國建設生态文明最大的時代特征、時代坐标,成為新時代生态文明建設的時代總依據、外部總條件、時代總格局。
報告在第一部分“過去五年的工作和曆史性變革”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報告指出:我國穩定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總體上實現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這個重大戰略判斷和這些表述,對科學把握當前生态文明建設的主要矛盾尤其具有十分精準、對症下藥和有的放矢的指導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在快速發展的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發展方式粗放,消耗大、浪費多,能源、資源供給矛盾變得十分突出,環境污染十分嚴重,水、土壤、空氣污染加重的趨勢尚未得到根本遏制,部分大中城市大氣污染問題突出,霧霾等極端天氣增多,給人民群衆身心健康帶來嚴重危害。另一方面,随着人們物質生活水平和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老百姓由盼“溫飽”走向盼“環保”,由求“生存”走向求“生态”,對優質生态産品、優良生态環境的需求越來越迫切。這都表明,人民群衆對美好生活環境的向往、對環境權的維護、對公共生态産品的需求與生态資源環境的承載力、生态公共産品不足、生态環保形勢嚴峻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矛盾發展的态勢正在逐步向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靠攏、演化。
因此,我們必須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态文明建設,整體提升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和生态文明發展水平。
在過去的五年中,黨在生态文明建設上的工作成效顯著。報告指出:大力度推進生态文明建設,全黨全國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顯著增強,忽視生态環境保護的狀況明顯改變。生态文明制度體系加快形成,主體功能區制度逐步健全,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積極推進。全面節約資源有效推進,能源資源消耗強度大幅下降。重大生态保護和修複工程進展順利,森林覆蓋率持續提高。生态環境治理明顯加強,環境狀況得到改善。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成為全球生态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
但同時,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們仍有許多不足,生态環境保護任重道遠。
三、生态文明建設的藍圖
在第三部分“新時代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中,習近平總書記同樣對生态文明建設提出了未來的發展方略。
報告指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生态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态環境,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行最嚴格的生态環境保護制度,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産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貢獻。
報告更是為生态文明建設專門分出一部分篇章來詳細叙述,這便是第九部分:加快生态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其中有如下四點:推進綠色發展;着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加大生态系統保護力度;改革生态環境監管體制。報告中的這些話語可以說是未來黨和國家在生态文明建設工作上的總方針戰略了。
習近平總書記通過這些話語,不僅讓我們了解到了黨和國家對生态文明建設工作的方針戰略,更是為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實現描繪了生态文明方面的宏偉藍圖,給予了我深深的觸動和極大的鼓勵。
習近平總書記說:“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國夢是曆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是我們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終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鬥中變為現實。全黨要關心和愛護青年,為他們實現人生出彩搭建舞台。廣大青年要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做時代的弄潮兒,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鬥中書寫人生華章!”
作為祖國未來棟梁的青年一代,我深深感覺到了身上黨和國家賦予的重任。青春是用來奮鬥的,而我們,更應趁着這美好年華,努力學習知識,樹立遠大理想,為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努力奮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臧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