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道】世界經濟前沿系列講座順利舉辦

發布者:宋昀宜發布時間:2019-05-27浏覽次數:977

2019518-19日,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主辦的世界經濟前沿系列講座在中原樓三樓會議室召開。會議邀請了來自複旦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南開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重慶大學、雲南大學、雲南财經大學等高校的學者們對世界經濟前沿系列問題展開面對面地讨論交流,本院的十多位老師以及博士生、碩士生參加了此次學術交流會。

主題演講(一)于20195181015開始,由雲南财經大學商學院鐘昌标教授主持,武漢大學陳繼勇教授、雲南大學楊先明教授、華中科技大學劉海雲教授相繼彙報了各自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

武漢大學陳繼勇教授彙報的論文題目是《中國的和平崛起與中美貿易戰》。陳教授點明了幾個觀點:首先,中國的和平崛起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面臨很大的困難;其次,回顧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崛起,可以将其歸因于“天時(抓住機遇)、地利(海權優勢)、人和(政治制度)”三個因素,中國的和平崛起也是天時地利人和的應運而生;第三,蘇聯對抗美國的失敗告訴我們改革必須有科學的指導,長遠的規劃,步步為營,穩步推進;第四,中國的崛起對國際經濟、政治格局影響巨大,貿易戰是中美利益沖突之戰,是美國對中國進行全面壓制的一部分;第五,中國目前要紮紮實實地全面深化改革,改革面向規範市場化、全球化。

雲南大學楊先明教授彙報的論文題目是《發展型FDI:中國特征》楊教授提出了發展型FDI的觀點,既是一種體現東亞國家FDI特征,又包含中國特殊性的FDI。他指出,中國的FDI是開發優先的FDI;無論是OFDI還是IFDI都存在逆周期增長現象,而這種逆周期增長現象并不是中國所特有的,東亞地區也呈現這樣的特征;同時,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并不是兩階段式的,而是從一開始就同時投資到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發展型的FDI可以彌補經濟發展中的要素結構缺口。

華中科技大學劉海雲教授彙報的論文題目是《中美貿易摩擦的實質》。劉教授主要從貿易角度探讨了中美貿易摩擦的實質。楊教授認為目前的中美貿易戰本質問題依然局限在貿易問題本身,還未發展到全面戰争的程度。貿易可以使一個國家擺脫本國資源限制,在世界舞台實現國家的資源配置。從貿易角度考慮,他提出美國發起貿易戰是想轉換發展模型,從“進口導向”轉換為“出口導向”,這是美國發展的客觀需求。

主題演講(二)于20195181120開始,由《世界經濟》編輯部副主任宋志剛研究員主持,雲南财經大學鐘昌标教授、廈門大學彭水軍教授、複旦大學羅長遠教授相繼彙報了各自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

雲南财經大學鐘昌标教授彙報的論文題目是《中美貿易戰看産業與貿易兩大政策的動态匹配關系》。他認為,雖然目前看是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但難纏的不是貿易,貿易是一個短期均衡問題,隻是美國希望長短期都要實現自己的利益。中國從早期開放到現在,出口創彙,貨币貶值,引進外資,早期的三大政策還是成功的。但在開放這個過程中,加工貿易的發展使我們喪失了創新的意識,很多制造業企業的研發部門在工業化過程中消失了。正是因為産業與貿易政策匹配出了問題,才導緻美國現在對中國一些産業的打壓。

廈門大學彭水軍教授彙報的論文題目是《服務貿易自由化一定有利于制造業企業生産率的提升嗎?》。彭教授以全球制造業服務化的大環境為切入點,利用中國2011-2013的企業數據進行研究,他發現服務貿易自由化顯著促進了我國出口強度較大的制造業企業生産率的提高,顯著抑制了非出口企業生産率的提升;國内市場化能放大服務貿易自由化對出口企業生産率的正向效果,而緩沖服務貿易自由化對非出口企業的負向沖擊。根據以上結論,彭教授認為服務業的市場化開放要認識到服務貿易自由化對我國制造業企業生産率的積極作用和不利影響,應當着力推進和制造業生産出口相關的服務業對外開放,将服務業對外開放的範圍進一步擴大。

複旦大學羅長遠教授彙報的論文題目是《How Chinese Import Penetration Affects Innovation in U.S. A Supply-Chain Perspective》。羅教授首先回顧了之前學者的相關研究,總結了之前學者的觀點:美國從中國進口導緻美國創新行為下降了。之後羅教授提出他們的創新之處在于從價值鍊出發将美國向中國進口的産品分為三個層次,即水平方向上中國的進口滲透、下遊方向上中國的進口滲透、上遊方向上中國的進口滲透。通過數據分析,羅教授發現在不考慮三個維度時,他們的結論與之前的研究結論相似,但将上遊、下遊、水平三個維度納入分析後發現,中國進口滲透影響美國供應鍊創新主要出現在下遊方向。進一步研究發現學習效應的存在是出現中國下遊進口滲透影響美國供應鍊創新的主要因素。

主題演講(三)于20195181400開始,由《世界經濟》編輯部副主任宋志剛研究員主持,山東大學李長英教授、廈門大學林季紅教授、南開大學周申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宋志剛研究員相繼彙報了各自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

山東大學李長英教授彙報的論文題目是《Quality Investment with Targeted Advertising》。平台不僅需要吸引廣告商投放廣告,也要吸引消費者進入平台,平台質量就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李教授将這兩者結合在一起并将平台研發因素納入已有分析定向廣告的框架中,發現,定向廣告平台是否願意加大研發創新提高平台質量主要取決于一些條件,同時,定向廣告條件下,由于産品的價格、需求、廣告和研發成本的不同,采用定向廣告後也并不一定能夠使得企業獲得更高的利潤。相應的,也并不一定會提高消費者的利益以及社會福利效應。

廈門大學林季紅教授彙報的論文題目是《跨國公司全球生産網絡與中國産業的技術進步》。林教授指明全球化應該是産業的全球化、市場的全球化、生産的全球化。全球生産網絡是促進技術進步的重要途徑,在此基礎上,林老師談論了怎樣利用全球生産網絡更好發揮FDI帶來技術轉移的作用。他指出,生産者驅動的價值鍊更有利于FDI帶來的技術轉移。

南開大學周申教授彙報的論文題目是《貿易自由化與就業調整空間差異》。周老師從城市層面探讨了貿易自由化對就業空間格局變動的影響。他詳細向大家分享了非正規就業的測算方法,并指出自改革開放以來,就業的增加主要集中在非正規就業上,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我國的就業壓力,而産生就業非正規性的發展的一大因素就是貿易開放。貿易自由化通過進口競争、出口擴大等效應為我國帶來了大量的就業機會,有助于緩解就業壓力,但這種效應由于貿易開放在地理上存在不均的現象,就業向東部發達地區和本省内部經濟發達城市集聚,且以非正規形式就業為主,就業質量提升有限。


《世界經濟》編輯部副主任宋志剛研究員做《努力提高投稿效率》的專題報告。會上,宋志剛首先介紹了《世界經濟》的基本情況,包括其發展曆程、投稿方式、審稿流程以及與編輯、審稿老師進行有效溝通的方法。接着,他從文章的選題、形式、内容等方面就如何提高投稿效率做了詳盡闡述。并運用了大量實例,在文章選題、内容提要、突出創新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心得,為聽衆直觀地講述如何争取在選題上領先一步,在身邊的故事中找選題。

報告最後,宋志剛還向大家分享了近兩年雜志前沿選題等投稿信息,并歡迎大家來投稿。

《世界經濟》是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和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公共主辦的專業性學術月刊,創刊于1978年,是國内最早的世界經濟類刊物之一。《世界經濟》主要刊登經濟學各個領域的理論研究論文,在側重于發表世界經濟相關領域理論研究的同時,也刊登有關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經濟學基礎理論、經濟思想史、經濟史和管理經濟學等方面的理論研究及相關理論研究綜述。

   在這些系列主題演講中,各高校的老師們給本院師生們帶來了非常精彩的學術報告,展示了世界經濟前沿系列研究焦點,引人深思。通過本次研讨會,相信會讓廣大師生們在研究方向、研究方法等方面倍受啟發,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