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安
核心觀點:中央支持湖北發展一攬子政策中首先提到要“支持保就業”。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間,武漢市勞動力市場健康發展不應隻關注高層次人才引進,一般勞動力就業問題同樣值得關注。武漢市可借鑒浙江省等地區的先行政策實踐,結合自身疫情防控措施特點,在實施靈活政策、發展夜間經濟、支持私營個體經營、積極宣傳城市形象等方面采取必要的政策措施,促進勞動力市場健康發展,為經濟社會秩序全面恢複提供勞動力支持。
在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共三次提及“湖北武漢”,在支持湖北發展一攬子政策中首先提到要“支持保就業”。高層次人才引進始終是武漢市重點關注的就業領域,已制定和發布了《關于建立完善人才工作體系推動武漢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武辦發〔2019〕2号)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實施了“武漢黃鶴英才”等計劃進行各類人才隊伍建設。然而,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武漢市勞動力市場健康發展不應隻關注高層次人才引進,一般勞動力就業問題同樣值得關注,需要采取針對性的政策措施進行扶持和應對,這對武漢市經濟社會秩序全面恢複将起到重要作用。
一、新冠肺炎疫情對武漢市勞動力就業的沖擊
(一)武漢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個别特征。根據武漢市統計局初步核算統計,2019年武漢全市第三産業增加值9855.34億元,占地區生産總值(GDP)比重達60.8%;年末全市市場主體130.13萬戶,其中個體工商戶為73.94萬戶;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449.64億元,比上年增長8.9%,其中餐飲收入725.61億元,增長12.0%。可見,第三産業在武漢市經濟發展中占據關鍵地位,其中餐飲業的增長态勢較好;按數量來看,個體工商戶是武漢市最為主要的市場主體。另外,從就業結構特征來看,武漢市第三産業的就業人數占比遠高于第一、第二産業,且私營個體經濟從業人員數占全社會從業人員數比重達40%左右。可以預計,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間,武漢第三産業、私營個體經濟發展,對勞動力市場健康發展有着關鍵性作用。
(二)第三産業就業受到沖擊較大。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武漢第三産業發展受到了嚴重影響。根據武漢市統計局統計,2020年一季度武漢市第三産業增加值下降37.7%,限額以上批發業銷售額、零售業銷售額、住宿業營業額、餐飲業營業額分别下降37.8%、44.9%、39.8%、56.5%。随着疫情防控形勢逐步向好,武漢部分餐飲店已逐漸恢複堂食,但整體餐飲業仍未恢複到疫情暴發前的水平,由此産生的失業人員不在少數,而且該影響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間仍将持續。同樣地,受到疫情管控的影響,雖然主要旅遊景點已陸續開放,但武漢旅遊業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相關就業也受到明顯沖擊。
(三)私營個體經濟就業沖擊較大。相比于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對私營個體經濟的影響更大,由此産生的就業沖擊也較大。例如,2019年末武漢市在校研究生、大學生115.62萬人,這部分群體帶動了大學周邊的私營個體經濟發展不可忽視。然而,因疫情管控影響,截止目前,在漢高校仍未開學,使得大學周邊的私營個體經濟發展受到了極大的沖擊。由私營個體經濟退出市場引起的失業問題較為嚴重,對此也有必要給予高度關注。
二、其他地區的先行政策實踐及社會反映
(一)浙江省疫情防控期間就業工作的相關政策。習近平總書記于2020年3月末在浙江考察調研,了解各地複工複産情況,引起了國内各界的廣泛關注。早在2020年2月中上旬,浙江省人才辦就印發了《關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人才工作的通知》,在全國範圍内較早地關注到疫情防控期間的人才工作,明确了八個方面的具體措施,值得關注的方面包括落實關心關愛人才措施、保障人才安全返浙來浙、有序推進人才企業複工、全面推廣網上引才工作。
值得關注的是,浙江省不僅關注到了“高端人才集聚政策”,對一般勞動力、中小微企業在疫情期間的就業問題也給予了充分關注。例如,在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做好穩就業工作的實施意見》中,明确提出要“落實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減免、殘疾人就業保障金減免和企業延期申報納稅等舉措”、“支持建設農民工返鄉創業園”、“保障失業人員基本生活,強化困難人員就業援助”等。
浙江省各地級市也結合自身情況,關注到了務工人員的就業問題,紛紛制定了相關的政策措施加以應對。例如,紹興市在2020年2月17日發布了《關于應對疫情影響支持企業複工複産的政策意見》,包括開通“就業大巴車”、給予企業包車補助、給予自行來紹員工交通補助等八項“硬核”政策。該市在2020年3月18日組織了湖北首趟外出務工專列,市長等市領導親自到車站迎接,得到了央視新聞的特别報道,社會反映熱烈。
(二)部分地區靈活施策保就業。2020年3月18日,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員會、成都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發布了《成都市城市管理五允許一堅持統籌疫情防控助力經濟發展措施》,其中允許設置臨時占道攤點攤區、允許臨街店鋪越門經營、允許大型商場開展占道促銷、允許流動商販販賣經營、允許互聯網租賃自行車企業擴大停放區域等“五允許”政策引發了社會的高度關注,也得到了央視新聞的專題報道。根據成都市官方發布消息,截至2020年5月8日,全市設置臨時占道攤點、攤區1595個,允許臨時越門經營點位18260個,大型商超占道促銷點88個,允許流動商販經營點16384個,增加互聯網租賃自行車臨時投放點位5034個,增加就業崗位8萬個,中心城區餐飲店鋪複工率超過98%,成效遠超預期。除成都市外,其他地區也采取相類似的政策措施。例如,陝西省人社廳、住建廳、衛健委2020年3月23日聯合印發通知,提出“疫情防控期間,城市管理執法部門要堅持柔性執法,在不影響行人的情況下,允許在居民區集中區開辟臨時攤點攤區,允許流動商販在一定時間和區域經營”。
三、促進武漢市勞動力市場健康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關注與解決一般勞動力失業問題。相對于高層次人才(包括大學生),一般勞動力的學曆水平、就業技能、工資水平等相對較低,失業後的生存能力也相對較弱。應特别關注該部分人群的失業問題,建立特殊就業促進機制,協調各行業發展,加大技能培訓,多方面地支持其實現再就業。可适當放寬落戶政策,鼓勵通過培訓獲得特定技能的勞動力留漢,同時配套相關子女教育支持政策,提高該部分人群積極參與武漢建設的獲得感和滿足感。
(二)實施靈活政策最大限度保就業。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間,應該積極尋求各種靈活的政策措施,激發經濟活力,為保就業提供政策保障。具體可包括允許臨時占道攤點攤區和柔性執法等城市管理措施、階段性降低中小微企業經營成本、搭建各類網上交易平台、提供臨時性租房補貼、開通返漢工作專列與包機等。
(三)借助夜間經濟激發第三産業就業潛力。激發餐飲業、旅遊業等第三産業就業潛力,會是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間促進武漢市勞動力市場健康發展的有效途徑。對此,夜間經濟或是一個重要的突破點。在2019年末“首屆中國夜間經濟論壇”發布了“夜間經濟十強城市”名單中,武漢市入選全國前十,武漢戶部巷夜市成為遊客喜愛的十大夜市,充分反映出武漢市具備較好的夜間經濟發展基礎。結合疫情防控措施特點,需抓緊制定武漢市夜間經濟相關促進措施,打造“武漢‘夜’(諧音‘yeah’)起來”等品牌活動,帶動餐飲業、旅遊業等産業發展,進而激發第三産業的就業潛力。
(四)支持私營個體經濟渡過難關。在前期發布《關于積極應對疫情影響加大對個體工商戶扶持力度的政策措施》基礎上,繼續探索與加大相關扶持政策力度,支持私營個體經營等市場主體渡過難關。在已有設立200億元定向纾困資金,減免租金和稅收、保障水電氣供應等基礎上,進一步拓寬直接融資渠道和加大對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充分利用政策性金融和保險補償機制作用,幫助相關市場主體解決燃眉之急。
(五)積極宣傳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就業吸引力。武漢市勞動力市場健康發展不僅取決于解決内部發展困難,在外部通過宣傳城市形象,增強城市就業吸引力也至關重要。可設立城市宣傳項目和資金,邀請國内外知名導演,通過拍攝抗擊新冠肺炎主題的電影、紀錄片(中英文),制作城市形象宣傳片和就業政策宣傳片,發揮市内各高校知名校友的帶動效應,為武漢市進行各層次勞動力引進工作提供支持。
作者簡介:
潘安: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經濟學博士,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高質量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