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複工複産專題----新冠肺炎疫情之後武漢市吸引人才問題及對策建議

發布者:張可發布時間:2020-05-28浏覽次數:3257

黃賽男

核心觀點:新冠肺炎疫情對武漢市經濟造成了很大的沖擊。雖然目前受到重創的武漢經濟正在逐漸恢複,然而人才缺失是未來武漢全面複工複産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一方面,武漢部分企業因複工較晚,核心人才流失情況突出。另一方面,由于疫情的影響,影響武漢部分企業開展招聘工作。因此,武漢一方面需要防止人才的流失,另一方面需要加大人才引進力度。為此建議如下:大力支持武漢現有的公司做大做強;加大金融支持、積極引進風險投資機構;注重吸引大企業在武漢設立總部;降低落戶門檻、提高人才補貼;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改進城際交通系統。

武漢有充足的基礎條件吸納人才,也急需吸納更多的人才。湖北經濟發展的一個核心區域是以武漢為中心的武漢城市圈。面積不到湖北省三分之一的武漢城市圈,集中了全省一半以上的人口、六成以上的GDP總量。而武漢作為武漢城市圈的龍頭,其人口占比不到20%,而GDP占全省35.4%。然而武漢作為新冠肺炎疫情最為嚴重的城市,經濟受到的負面影響也最為嚴重。在疫情影響的當下,為了武漢長期競争力的保持和适應未來經濟發展模式,武漢需要發展更多的高新技術産業,而高新技術産業的發展,往往需要資本和人才的高度集中,以及大量相關基礎設施的配套。武漢的人口承載能力較強,因為武漢的外環線以内土地資源豐富,軌道交通網絡規劃也早已延伸至遠城區。此外,武漢的教育、醫療資源也相對充沛,城市擴張給公共資源帶來的壓力有限。

一、當前武漢人才流失和人才引進的現狀分析

(一)武漢人才流失問題嚴重

新冠肺炎疫情對武漢市經濟造成了很大的沖擊。武漢的企業因複工較晚,核心人才流失情況突出。武漢許多企業負責人反映,其公司面臨人才流失問題,表示受疫情影響,部分家在外省的員工表示不願再回武漢工作,公司流失了很多人才。

(二)武漢人才引進存在困難

雖然,自武漢提出百萬大學生留漢計劃以來,成效顯著,共計超百萬大學生留在武漢工作、創業,為武漢發展做出了貢獻,然而,通過觀察表1的數據發現,武漢從2015年至2019年的常住人口增量并不理想。無論是同仍然在擴張的廣州深圳相比,還是同為新一線城市的成都、重慶、杭州、長沙、西安相比,武漢的人口增量并不可觀,人口增量年均不超過20萬。2019年,武漢提出推動武漢城市人口從1000萬向2000萬發展,以現有的人口增速,想要達到這一目标較為遙遠。這一數據也意味着武漢的人口吸引力不足,人才政策有改進空間。

特别現在由于疫情的影響,武漢的企業大多也無法進行招聘工作。人才引進工作較之往年更為困難,武漢需要在吸納人才上出台更多更有力的政策。

1:全國大城市常住人口數量以及增量(單位:萬人)

 

城市

2015年常住人口

2019年常住人口

人口增量

1

深圳

1137.89

1343.88

205.99

2

成都

1465.75

1658.1

192.35

3

廣州

1350.11

1530.59

180.48

4

西安

870.56

1020.35

149.79

5

杭州

901.8

1036

134.2

6

重慶

3016.55

3124.32

107.77

7

長沙

743.18

839.45

96.27

8

鄭州

959.6

1035.2

75.6

9

武漢

1060.77

1121.2

60.43

10

青島

909.7

949.98

40.28

11

合肥

779

818.9

39.9

12

南京

823.59

850

26.41

13

天津

1547

1561.83

14.83

14

蘇州

1061.6

1074.99

13.39

15

上海

2415.27

2428.14

12.87

16

北京

2170.5

2153.6

-16.9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二、武漢吸引人才所面臨的挑戰

   1.新興産業企業,尤其是大企業數量較少。武漢7所雙一流高校就業報告顯示,大多數學生就業是選擇世界500強、中國500強和民營500強企業,以及三甲醫院、高校等重要機構。可見高校畢業生更加青睐規模大,成長快,升遷空間大的企業或機構。而武漢市大型企業數量較少,僅有東風汽車為世界500強。中國企業500強僅有7家總部位于武漢。而且除東風汽車外,剩下6家排名在200名以後。中國民營企業100強中僅有2家總部位于武漢,均在60名之後。武漢市大量中小規模創業企業,穩定性不高,難以為畢業生提供足夠吸引力的薪資。從各大高校的就業報告也可以發現,高校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留在湖北就業的比例依次遞減。這反映了湖北包括武漢,高收入崗位較少,對于高層次高學曆人才的吸引力不足。此外,無論是武漢市的中國500強企業還是民營500強企業,都集中在地産、零售、汽車等傳統行業,新興行業大企業偏少,這也使得武漢對人才吸引力不夠。

2.武漢住房成本在新一線城市中偏高。從表2數據中可以看出,武漢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房價比并不高。這意味着對于期待落戶的年輕人來說,住房壓力仍然較大。而新一線城市當中,與武漢經濟狀況類似,新增常住人口更多的城市如長沙、西安、成都,相對住房價格比武漢要低15%-45%

2:全國各大城市房價和收入情況(單位:元)

 

城市

2019年12月房價中位數

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收入/房價

1

長沙

9386

55211

5.88

2

成都

13941

45878

3.29

3

蘇州

21570

68629

3.18

4

無錫

17688

54847

3.1

5

西安

13521

41850

3.1

6

武漢

17074

46010

2.69

7

合肥

15436

41484

2.69

8

鄭州

13978

35942

2.57

9

青島

18176

45452

2.5

10

甯波

24932

56982

2.29

11

廣州

26854

60124

2.24

12

杭州

29329

59261

2.02

13

南京

29151

57630

1.98

14

上海

45684

69442

1.52

15

北京

54684

67756

1.24

16

深圳

60773

62522

1.03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3.武漢的落戶仍有門檻。目前武漢的落戶政策是對大學生零門檻落戶,非高校畢業畢業生需在武漢就業2年落戶武漢新城區,武漢新城區戶籍人口需要在中心區就業2年就業落戶中心區,子女投靠父母需要父母在武漢擁有自有房屋,這一點限制了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教育,使得武漢對人才的吸引力下降。但這樣的門檻相對于中部其他城市仍然偏高,因為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城市已經完全取消了落戶門檻,吸納人才。例如南昌實現完全零門檻落戶,長沙僅需工作一年即可落戶,鄭州人才落戶放開到中專,這些城市都實現了随遷人員落戶零門檻。相比之下,武漢的落戶政策門檻較高。

4.武漢城市圈基礎設施建設有欠缺,通勤成本高。首先,武漢市内的大江大湖,将城市劃分為多個零碎闆塊,城市聚集效應降低。受限于武漢地理條件,武漢地鐵運行時速不高,大多為80km/h;還有許多地區尚未建成地鐵。其次,城際鐵路對于城市圈内的通勤作用較小。雖然武漢到周圍城市的城際鐵路雖然修建的十分完善,然而沒有早上8點半之前和下午6點之後的車次,城際鐵路沒有發揮出通勤的功能。

三、武漢吸引人才的政策建議

在疫情的影響下,武漢需要出台相關政策,一方面要留住人才繼續在武漢工作,另一方面要大力引進人才來武漢工作。

(一)支持武漢現有的創業公司做大、做強。武漢需要培育本土新興産業大公司來作為武漢的名片吸引高端人才。現在應大力支持現有的,成長性較好的大量創業公司做大、做強。因為一方面武漢企業并不缺乏好的想法,許多企業與長三角珠三角同時起步,甚至在某些階段更加領先,但随着時間的推移,武漢的創業企業競争力卻逐漸下降。因此,武漢的獨角獸企業較為稀少,因此應大力支持武漢現有的創業公司做大,做強。

(二)加大金融支持,引入風險投資公司。創業公司需要金融的支持,相比于長三角與珠三角,武漢的金融業較東部地區發達省份欠發達,尤其是民間風險資本稀缺。近些年獨角獸企業,大多經曆多輪股權融資,而最重要的是前兩輪。大多數企業經曆前幾輪不确定性融資之後,就能走向正軌。因此武漢需要重點引入風險投資公司,簡化對創業企業投資的審批。

(三)重點吸引大企業在武漢設立華中總部或第二總部。利用武漢地理優勢和大量優質大學生人力成本優勢吸引大企業在武漢設立級别較高的部門,并給予一定優惠如稅收、用地、用電。逐步在武漢形成産業的集群效應,走上人才就業-企業發展-人才就業的良性循環道路上。

(四)注重引進高利潤的高端制造業和服務業的企業落戶武漢。在引進大企業落戶武漢,要避免盲目追求大規模,并以發展的眼光來評估。高投資、高折舊、長周期的産業對經濟活力推動作用較為有限。武漢已經成功引入了小米、華為等公司在武漢建設研發中心。武漢應當繼續利用武漢人才成本優勢,繼續吸引這類知名大企業在武漢設立研發中心,不僅有利于人才就業,還有利于武漢高新技術産業集群化發展。

(五)降低落戶門檻,提高人才補貼。在疫情影響的當下,武漢應該出台更有力的人才政策,進一步放寬落戶限制。為推動武漢向2000萬人口大都市邁進,對在武漢有工作、有住宅的居民應當實行全面“零門檻落戶”。并且對畢業生和高端人才出台更多的補貼政策,如人才公寓、公共交通、創業補貼等。此外,還可以學習新加坡經驗,向部分貧困大學生簽署協議,用獎學金來換取畢業留漢發展。

(六)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改進城際交通系統。武漢住房價格仍然相對偏高,應當出讓更多土地用以建設住宅和相應的商業配套,來滿足增長人口的需求,并遏制房價的過快上漲。武漢特殊的地理條件意味着武漢需要更加發達、高效的軌道交通系統。因此武漢需要進一步推進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并對已有線路進行提速。為了充分利用城際鐵路,還應在每日上下班時間加開進城出城車次,适當降低票價。而且在城際鐵路站點周圍進行大力開發,提供工作崗位,減少武漢城市圈武漢以外城市居住人口進武漢通勤時間,推進武漢與周邊城市的同城化發展。

 

作者簡介:

黃賽男: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副教授,經濟學博士,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高質量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附件:全國各地人才引進政策

人才引進政策

一、東北地區

1、沈陽

落戶政策:35歲以下中專以上學曆人才實行“先落戶後就業”。

租房補助:博士學曆每年1.5萬元、碩士學曆1.02萬元、本科學曆0.6萬元。

購房補助:博士畢業生6萬元、碩士畢業生3萬元、本科畢業生1萬元。

醫療幫助:10家醫院開通高層次人才綠色通道,享受優先診療服務。。

子女待遇:高層次人才子女入學3個工作日落實。

求職面試:開設“人才驿站”,向應屆和往屆畢業生提供10天内免費入住服務。

2、哈爾濱

落戶政策:學士學位者自願來哈市工作的可給本人、配偶及未成子女辦理落戶;具有碩士學位(含雙學士)或中級技術職稱者自願來哈市工作的可給本人、配偶和未成子女及一方父母辦理落戶;具有博士學位(含雙碩士)或高級專業技術職稱者自願來哈市工作的可給本人、配偶和未成子女及雙方父母辦理落戶

3、大連

補貼政策:對于新引進的國内外人才、領軍人才、地方級領軍人才、高層次海外歸國留學人才、博士後人才、地方重點産業領域骨幹人才,給予600萬元安家費補貼;新建院士工作站給予50萬元的建設資助,并視其工作開展情況給予一定的經費資助;對于獲得大連市重點領域創新團隊支持計劃的創新團隊給予3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補貼;對于獲得大連市高層次人才創新支持計劃支持的 及領軍人才和獲得大連市科技人才創業支持計劃的高層次科技人才給予200萬元一次性獎勵補貼;在鼓勵引才薦才方面, 給予薦才獎勵30萬元/人。在人才培養方面,給予用人單位 300萬元的育才獎勵,填補了大連市在存量人才方面的政策空白。

落戶政策:中專生可落戶北三市;與本市各類單位簽訂勞動(聘用)合同的高級人才可在居住地或工作地申請落戶配偶及未婚子女可随遷;與本市各類單位簽訂一以上勞動(聘用)合同并繳納社會保險的引進人才(具有研究生學曆、高級職稱、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專科以上學曆等)可在居住地或工作地申請落戶配偶及未婚子女可随遷。

4、長春

住房補貼:對企業引進且與企業簽訂三年以上正式勞動合同的重點院校全日制本科生、碩士、博士研究生分别給予一次性安家費3萬元、5萬元、8萬元。對引進的國内外頂尖人才和國家級領軍人才在長自購住房的給予20-50萬元購房補貼。

職級待遇:通過公務員考試引進的應屆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初任定級分别為科員、副主任科員、主任科員;有工作經曆的碩士生、博士生根據有關政策取消試用期或高定一級;所在單位沒有職數的,兌現相應工資待遇等。

補貼政策:市裡提供5000套人才公寓,統一裝修設計,提供基本生活設施,滿足不同人才居住需求;人才以租賃方式自行解決住房的,由市财政給予為期3年的住房補貼,博士研究生每月補貼900元、碩士研究生每月補貼600元、本科生每月補貼300元。

二、華北地區

1、北京

落戶政策:對于海聚工程”的中國籍入選專家、 “高創計劃”、中關村“高聚工程”的入選人,以及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人,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及以上獎項的主要獲獎人,本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及以上獎項的主要獲獎人可以快速辦理落戶手續。

補貼政策:對于海外人才,北京市推出“特聘崗位”,“特聘專家”可獲100萬獎勵;在對海外人才的創新創業支持上,擴大引智項目範圍并提升引智項目支持,給予常規引智項目1年、最高50萬元的資金支持,給予重點引智項目連續3年、每年不少于50萬元的資金支持。同時,支持科技和文化類創新企業、科研院所、新型研發機構、科研類社團組織和科研服務機構等主體引進使用優秀傑出海外人才,聘用外國專家的,最高可給予其工資薪金80%的資助;聘用“海聚工程”外國專家的,最高可給予其工資薪金50%的資助。

2、天津

落戶政策:本科及其以上學曆直接落戶;對資格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創業型人才,大幅降低落戶門檻。急需型人才,由企業家自主确定落戶條件;來津人才可自主選擇在本人或配偶名下的産權房,或所在單位集體戶落戶。無産權房、無就業單位或所在單位無集體戶的人才,可在市、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指定的公共服務機構的人才集體戶落戶并存檔。

租房補助:本科生每年1.2萬元、碩士每年2.4萬元;博士每年3.6萬元。。

人才待遇:高端人才給予最高1000萬元科研經費資助和最高200萬元獎勵資助。

醫療幫助:高端人才,其父母享受優先醫療待遇。

子女待遇:入園入學,由教育部門按照人才需求和就近方便原則,予以協調安排;外籍子女就讀國際學校,連續3年給予每年最高15萬元的經費資助。

3、石家莊

落戶政策:大專以上學曆憑畢業證即可落戶,公安部門即報即批、當日辦結。

購房補助:首套房不限購,博士15萬元、碩士10萬元、學士5萬元的一次性購房補貼。。

創業補助:初次領取營業執照并穩定經營6個月以上的,給予每人1萬元的一次性補助。

4、太原

補貼政策:世界排名前200名的世界一流大學(不含境内)和“雙一流”高校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緊缺專業的本科生來太原市工作,且簽訂不少于5年服務合同的,由市财政每月分别給予5000元、3000元、1500元的生活補助;從事項目研發、技術革新的,由市财政一次性給予5—20萬元的科研項目經費。

住房政策:在太原市購買首套住房的,服務期滿,由太原市财政分别給予20萬、10萬、5萬元的購房補貼。

5、呼和浩特

人才待遇:引進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境外著名大學(2018-2019年QS世界排名前1000名)和國内“雙一流”高校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到我市事業單位工作,給予10萬元的安置費。引進的博士、碩士研究生工作滿1年,考核後可擔任正科、副科級領導職務;工作滿2年的碩士研究生,表現優秀的可擔任正科級領導職務,工作滿3年的博士研究生,表現優秀的可擔任副處級領導職務。

住房補助:符合條件的大學畢業生可申租大學生公寓,其中已婚大學畢業生且具有呼和浩特市戶籍的,可申購大學生住宅,五折購房,購得的住宅五年内不得上市交易。大學生公寓免租金周期為兩年,超過兩年仍需續租的,按照公租房标準繳納租金,居住涉及的水、電、氣、暖和物業費用由承租人承擔。

三、華東地區

1、上海

落戶政策:規定具有博士研究生學曆、獲得省部級及以上政府獎勵的人員、列入省部級及以上人才培養計劃的人選、在本市重點支持的産業和領域中擔任高級經營管理職務且具有研究生學曆并取得相應學位的人員等11類人才可直接申辦落戶。如果引進人才已婚,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可同時辦理戶口遷移手續。

2、南京

落戶政策:研究生以上學曆及40歲以下的本科學曆人才,可憑畢業證書落戶;技術、技能型人才,憑高級工及以上職業資格證書落戶。

租房補助:大學生租房補貼的期限由兩年延長至3年,學士和高級工每月領取600元,碩士每月領取800元,博士每月領取1000元。通過企業申請租賃補貼的,享受政策期限最長5年;

購房補助:高層次人才提取公積金購買自住住房的貸款額度最高可放寬到4倍;安居人才購房最高補貼200萬元。

創業補助:大學生在南京首次創業,領取營業執照後,給予一次性2000元的開業補貼。

求職面試:外地應屆畢業生到南京面試将享受1000元的面試補貼。

3、濟南

購房補助:A類人才(含在我市承擔國家(國際)重大戰略項目的特殊人才)實行“一人一策、一事一議”。B類人才購房補貼标準為購房金額的50%,最高100萬元;C類人才購房補貼标準為購房金額的50%,最高70萬元;D類人才購房補貼标準為購房金額的50%,最高40萬元。全日制博士、碩士研究生補貼額度分别為15萬、10萬,經審核符合條件的一次性發放。

租房補貼:将對企業新引進入戶的全日制博士、碩士研究生,按照每月1500元、1000元的标準連續發放三年租房補貼。

4、杭州

落戶政策:全日制普通高校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曆或者大專緊缺專業的畢業生,直接落戶(需杭州社保滿一年,同時擁有杭州居住證明1年以上)。

生活補助:杭州工作的碩博研究生一次性補助2—3萬元。

租房補助:建設5萬套人才專項租賃住房。

購房補貼:對高端人才分别給予100萬、80萬、60萬元購房補貼。

5、合肥

落戶條件:大專以上應屆畢業生、研究生以上留學歸國人員、40歲以下本科學曆、中級以上專業技術人員以及高技能人才,在合肥工作,有社保證明可申請落戶。

租房補貼:落戶合肥并工作的無自有住房的博士,35歲以下碩士,畢業三年内全日制本科、大專、高職畢業生,補貼标準三年内每人每年2萬,1.5萬,0.6萬(不含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人員)。

購房政策:凡自願來肥工作的普通高校(高等職業院校)應屆畢業生、留學歸國人員,研究生以上學曆、年齡在40周歲以下本科學曆、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人員、高級工(國家職業資格三級)及以上高技能人才,可先行落戶。這些人才在合肥創新創業,落戶後即可購買首套房。

6、福州

落戶政策:放寬高校畢業生落戶年齡限制。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和留學回國人員,本科學曆畢業生落戶年齡放寬到35周歲(含35周歲)以下、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曆畢業生落戶不限年齡。

補貼政策:本人、配偶及未婚子女在我市(福州市六區一市五縣)無房産且2017年1月1日後與我市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的新引進人才。其中,第三層次人才,必須已在我市繳納社會保險。第一層次人才每人每月補貼2000元,每年不超過100人。第二層次人才每人每月補貼1000元,每年不超過200人。第三層次人才每人每月補貼500元,每年不超過300人。

7、南昌

落戶政策:中專及以上學曆零門檻落戶,手續窗口三個工作日之内辦完,不辦完不下班。

補貼政策:畢業三年内新落戶的博士生、碩士生、本科生分别發放1500元/月、1000元/月、500元/月的生活補貼,為期三年;畢業五年内在工業園區内就業的博士生、碩士生首次購房可享受10萬元、6萬元的購房補貼。

8、青島

落戶政策:将落戶門檻放寬到在校畢業生群體。

購房補助:将對碩士學曆及以上的青年人才發放安家費,其中:碩士研究生按照每人10萬的标準一次性發放,每人隻可享受一次;博士研究生按照每人15萬的标準一次性發放,每人隻可享受一次。

住房補貼:本科畢業生按照500元/月的标準發放,碩士研究生按照800元/月的标準發放,博士研究生按照1200元/月的标準發放,緊缺專業碩士研究生按照1200元/月的标準發放,緊缺專業博士研究生按照1500元/月的标準發放。

9、煙台

落戶政策:本科以上學曆實行“先落戶後就業”政策,來煙就業創業人才可直接在當地申請登記常住戶口,與其共同生活居住的配偶子女可以随遷,不受住所條件和年限等限制。

購房補助:雙百計劃”引才獎補3000萬元,引進人才購房補貼900萬元,藍色産業領軍人才團隊獎補1000萬元,引才獎補1150萬元等。博士研究生試用期滿可直接競聘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一次性發放10萬元安家費、4萬元購房補貼;碩士研究生一次性發放2萬元購房補貼。

10、甯波

落戶政策:全日制普通高校專科及以上學曆可落戶

購房補助:對高層次人才發放15-800萬元的安家補助,自引進之日起3年内,首次購房的各類人才,還給予購房總額20%,最高20-60萬元的購房補貼;對于新引進應屆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分别給予一次性1萬元、3萬元生活安居補助;對青年留學歸國人才來說,在連續繳納社保滿6個月的情況下,可享受一次性5萬元的補助額度。

10、溫州

購房補助:全職在溫工作且在溫首購商品住房的A類、B類、C類、D類人才,獎勵标準分别為500萬元、100萬元、80萬元、60萬元;全職在溫企業工作并在溫首購商品住房的正高級職稱人才和博士研究生、副高級職稱人才和全日制碩士研究生、“雙一流”大學全日制本科畢業生,獎勵标準分别為40萬元、20萬元、10萬元。

補貼政策:畢業2年以内的高校畢業生到中小微企業就業的,按照專科、本科、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學曆分别給予個人每月300元、500元、1000元、2000元的就業補貼,補貼期限不超過2年。畢業5年以内的高校畢業生到家政服務或農業企業就業,并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1年以上的,給予個人每年1萬元的就業補貼,補貼期限不超過3年。畢業2年以内的高校畢業生實現靈活就業的,給予個人每月300元的社保補貼,補貼期限不超過3年。

租房補貼:對新到市區中小微企業就業,在市區無住房,且畢業未滿5年的全日制專科高校畢業生給予每月300元的租房補貼,補貼期限不超過3年。

11、蘇州

落戶政策:在國(境)外取得學士及以上學位并取得教育部學曆學位認證的留學人員、具有全日制本科學曆及學士學位以上人員和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人員,有來蘇就業意願并符合以下條件之一的人員,在人事檔案轉入後可申請辦理落戶

購房補助:支持A類和B類人才自購商品房,分别按照500萬和250萬給予補貼,且人才優租房可免費入住;對C-E類人才推出人才優租房。

租房補貼:A-D類人才分别給予每月不低于8000/5000/3000/1500的租房補貼,對于E類人才按照博士、碩士和本科分别不低于800/600/400元每月發放。

12、無錫

落戶政策:學曆為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資格且大專及以上學曆等人員可以申請落戶。

購房補助:對全市教育系統從無錫市以外引進的人才,以本人名義在錫購房并經認定的,給予10 萬元— 80 萬元的安家補貼。

租房補貼:在錫租房并經認定的,在補貼标準内據實報銷合同期内的租房費用,補貼标準為每月800 元— 5000 元。

補貼政策:各級各類教學成果獎、教育科學研究成果獎、教學基本功大賽獎項獲得者和全國模範教師、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以外的市外引進和自主培育教育人才,給予每人每月1000 元— 10000 元的人才津補貼。

13、廈門

人才待遇:廈門市創新實施“白鹭英才卡”制度,為300多位持卡人才提供出入境、通關、金融、保險、稅收、落戶等38項優惠政策。

購房租房補助:A類人才:購房補貼每人每年10萬元,最長發放期限10年,累計不超過100萬元;租房補貼每人每月5000元,最長發放期限5年,累計不超過30萬元。B類人才:購房補貼每人每年8萬元,最長發放期限10年,累計不超過80萬元;租房補貼每人每月4000元,最長發放期限5年,累計不超過24萬元。C類人才:購房補貼每人每年3.5萬元,最長發放期限10年,累計不超過35萬元;租房補貼每人每月3000元,最長發放期限5年,累計不超過18萬元。

補貼政策:對于引進時具有碩士及以上學曆、或“雙一流”建設高校全日制本科學曆、或國際公認的三大世界大學排名最新排前200名大學的全日制本科學曆。且本科生不超過30周歲、碩士不超過35周歲、博士不超過40周歲,在廈工作滿一年可申請補貼,按照本科生20000元/人、碩士研究生30000元/人、博士研究生50000元/人一次性發放。

14、泉州

購房補助:高層次人才選擇購房補助的,按第一至第五層次分别給予80萬元、40萬元、20萬元、10萬元、5萬元的補助。購房補助在3年内發放完畢,購房當年發放補助總額的50%,其餘兩年各發放補助總額的25%。

租房補貼:第一至第五層次人才享受租房補貼的面積上限标準分别為150平方米、130平方米、120平方米、100平方米、90平方米,補貼金額按各層次人才補貼面積标準乘以當地公共租賃住房租金的2倍計算。住房實際租金如少于補貼金額的,按實際租金進行補貼。

人才待遇:第一、二層次人才在服務期限内承租人才公寓免付租金;第三層次人才在服務期限内按當地公共租賃住房租金标準的50%收取租金;第四、五層次人才在服務期限内按公共租賃住房的租金标準收取租金。

15、海南

落戶政策:大專以上學曆、中級以上職稱,可在海南省工作地或實際居住地落戶;高層次人才、創業人才可在海南任一城鎮落戶;絕大部分需要出具勞動合同;

租房補助:傑出人才可住免租金贈産權公寓;拔尖人才5000元/月,其他類高層次人才3000元/月,全日制碩士生(40歲以下)2000元/月,全日制本科生(35歲以下)1500元/月;

創業補助:可申請零租金辦公房。

四、華中地區

1、武漢

落戶政策:大學畢業生憑畢業證可以落戶,本科生和大專生是40歲以下,碩士生和博士生不受年齡限制;

租房補助:開設大學生人才公寓“直通車”租金便宜一半;提供首批大學生人才公寓3605套,今後每年将建設和籌集50萬平方米以上人才公寓,5年内滿足20萬人租住需求;

購房補助:大學畢業生以低于市場價20%買到安居房;

最低年薪标準:專科畢業生4萬元,本科畢業生5萬元,碩士畢業生6萬元,博士畢業生8萬元。

2、長沙

落戶政策:本科及以上學曆畢業生“零門檻落戶”;

租房補貼:博士1.5萬/年、碩士1萬/年、本科0.6萬/年;

購房補助:在長沙工作、具有專科以上學曆或技師以上職業資格的人才,首套房不受戶籍和個稅、社保繳存限制;博士、碩士畢業生在長沙工作并首次購房,分别給予6萬元、3萬元的購房補貼;

創業補助:一次性3000到20000不等。

3、鄭州

落戶政策:中專以上學曆“零門檻”落戶;

生活補貼:對新引進落戶的博士、35歲以下的碩士、本科和預備技師(技師),三年内按每人每月1500元、1000元、500元的标準發放生活補貼;

購房補助:博士每人10萬元,碩士每人5萬元,本科畢業生每人2萬元;

高端人才優待:高端人才獎勵500萬,滿十年送300平米住房。

五、華南地區

1、深圳

落戶政策:大專(35歲以下)及以上學曆可落戶(要有深圳社保);彈性引才模式吸引諾獎科學家;

生活補貼:本科15000元,碩士25000元,博士30000元,一次性發放;

租房補助:提供30萬套人才住房,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曆的人才可優先承租;

購房補助: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曆的人才,符合條件則可申請購買建築面積90平方米以下的人才住房;

人才優待:對于國際頂尖人才和團隊最高支持5000萬元;高端人才20萬—1000萬元的配套資助和100萬—300萬元獎勵;

2、廣州

住房補助:新引進入戶的博士研究生或副高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稱人員,在本區企業工作滿1年,發放住房補貼5萬元;

新引進入戶的碩士研究生,在本區企業工作滿1年,發放住房補貼3萬元;

新引進入戶的全日制應屆本科畢業生,在本區企業工作滿1年,發放住房補貼2萬元。

3、南甯

落戶政策:特殊人才人員、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專科及以上學曆人員、職業院校畢業生可申請辦理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的配偶、未成年子女的本市居民戶口登記。

補貼政策:對全職引進的急需緊缺海外人才,每年按用人單位實際支付年薪的20%給予補貼;對柔性引進的急需緊缺海外人才,用人單位支付薪酬高于5萬元人民币的,按照實際支付薪酬的20%給予補貼。補貼時間最長不超過5年;引進的海外人才入選國家級人才平台項目或獲得國家級人才榮譽獎項的,給予20萬元人民币的獎勵;入選省(部)級人才平台項目或獲得省(部)級人才榮譽獎項的,給予10萬元人民币的獎勵。

博士後政策:鼓勵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引進海外人才,對每新接收一名海外博士後的設站單位給予一次性15萬元人民币的科研資助,對入站的海外博士後給予一次性10萬元人民币的生活補助。博士後研究階段視為工作經曆,計入工齡。

人才待遇:經認定為我市A、B、C類的海外高層次人才享受我市高層次人才優診服務,在定點醫院享受24小時專人接診和免費健康體檢等服務。

4、佛山

落戶政策:經市(區)人才管理部門批準引進的各類人才,可以在工作所在地申請入戶。

人才優待:符合申請資格的全職新引進領軍人才和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可獲20-400不等的安家補貼。

六、西部地區

1、西安

落戶政策:普通高等院校、中等職業學校(含技校)畢業,或具備國民教育同等學曆的人員及留學回國人員均可落戶。

生活補助:畢業生就業落戶,簽訂勞動合同,并繳納社會保險的,給予1000元一次性獎勵補助。

創業補助:大學生創業貸款最高額度100萬元,高校畢業生5年内首次創業,給予5000元一次性創業補貼。

2、西甯

落戶政策:具有博士研究生學曆并取得相應學位或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獲得省部級及以上政府獎勵的人員、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項目、國家重要科技計劃項目和本市重大科技項目負責人及其團隊核心成員等11類人才可申請落戶。  

補貼政策:直接引進人才最高可獲120萬元資金支持;柔性引進的一至三類人才,分别給予40萬元、25萬元、15萬元一次性資金支持;直接引進(工作調入)的一至四類人才,分别給予120萬元、80萬元、45萬元、10萬元一次性資金支持,直接引進的創新創業團隊,除核心成員按照入選層次享受相應資金支持外,給予30萬元的團隊建設經費支持,創辦企業的再給予50萬元的股權投資基金。作為培養對象的一至四類人才,分别給予100萬元、50萬元、20萬元和10萬元一次性資金支持。

購房補助:直接引進人才在甯購買住房的,由市人才開發基金給予20萬元一次性購房補助。

3、烏魯木齊

落戶政策:引進人才按屬地管理原則可落戶在單位所在地的人才服務中心,可也落戶在溫宿縣引進人才公共戶,對戶籍關系一時難以遷入或本人不願意遷入溫宿的高層次人才,由公安部門辦理《居住證》,持《居住證》的引進人才,在工作、生活等方面享受本縣常住人口同等待遇。

人才待遇:引進人才子女,屬于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按就近入學原則,由教育主管部門負責安排到居住地或父母工作地學區内公辦學校就讀,并享受本行政區域内學生就讀的同等待遇。子女系普通高中學生的,可根據個人意願和原有基礎,由教育主管部門按對等原則安排到相應的高中就讀。引進人才由用人單位按規定參加各項社會保險,享受相應的社會保險待遇;來溫宿工作前已參加社會保險的,按有關規定轉移社會保險關系,對因辭職、離職等方式來溫宿工作的引進人才,如出現養老保險關系無法轉入的情況,由用人單位參照同類人員标準補繳社會保險費,繳費年限可連續計算。

補貼政策:本科學曆人才引進後,由用人單位依據相關政策簽訂聘用合同,按照地區相關規定辦理入編入職手續,與所在單位幹部同工同酬。引進人才聘用合同期限為5年,聘期内原工作崗位滿三年可在縣域範圍内調動,三年後可參加本縣範圍内國家公務員招錄考試。引進的碩士研究生,由縣編委辦按照相關政策直接辦理入編手續,享受副科級幹部工資福利待遇;引進的具有博士學位或正高職稱以上的高層次人才,原則上不受單位性質、專業技術職務結構比例的限制。

4、蘭州

補貼政策:市财政每年安排的引進人才創新創業扶持資金不少于5000萬。鼓勵支持引進人才單位建立人才發展資金,建立健全多元化的人才發展投入機制。對急需緊缺高層次人才中,經認定需要給予20萬元以上年薪的,用人單位給予的不足部分由市、縣區财政補足,并給予一定的創新創業扶持資金,其他人員按層次給予相應的薪酬和相應的創新創業扶持資金。降低高層次人才(團隊)創辦企業的注冊資金門檻,對申請成立非公有制企業且技術相對成熟的,注冊資本可分期繳付,登記後1個月内注入的首期出資額隻需達到注冊資本的10%,其餘部分3年内分期注入。凡引進高層次人才申請成立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的,免收登記費。

購房補助:對急需的國内外科技型創業高層次人才,如願意在蘭州安家落戶的,一次性給予100萬元的安家補貼;對引進的科研、經營管理、金融等方面的創新人才以及嫁接式企業引進領軍型創業人才在與企業簽署創業合同後,一次性給予60萬元的安家補貼;引進的實用技術人才一次性給予10萬元的安家補貼。

稅收優惠:對于引進的外籍人才以非現金形式或實報實銷形式取得的住房補貼、夥食補貼、搬遷費,合理标準取得的境内、外出差補費,免征個人所得稅;對引進的回國來我市服務的在外留學人員和長期來華定居專家購買自用汽車,按相關規定免征車輛購置稅;從事技術轉讓、技術開發業務和與之相關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業務取得的收入,免征營業稅。

5、成都

落戶政策:全日制及以上畢業生,憑畢業證落戶,先落戶後就業

人才優待:高端人才獎勵300萬;分層分類提供配偶就業、子女入學、醫療、社保、出入境和停居留、創業扶持等便利化服務

租房補助:外地本科及以上應屆畢業生,可提供7天免費入住的青年人才驿站;對急需緊缺優秀人才提供人才公寓租賃住房保障

6、重慶

落戶政策:全日制及以上畢業生,憑畢業證落戶,先落戶後就業;

租房補助:對緊缺人才提供公寓租賃服務,滿5年後可按條件購買

購房補助:急需緊缺專業技術人才,3年内給予每人最高3000元/月的安家補貼

創業補助:對畢業5年内在蓉創業的大學生,給予最高50萬元、最長3年貸款期限和全額貼息支持。

7、貴陽

落戶政策:具有中國國籍的高層次人才落戶及其配偶、父母和未婚子女随遷入戶的,持相關材料優先受理。

購房補助: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100萬元。省核心專家:35萬元。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級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等負責人,省部級選拔管理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博士生導師:25萬元。博士後:20萬元。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具有正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人員:15萬元。具有副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人員、“中華技能大賽”優秀獎獲得者以及急需的具有特殊技能的人員:5萬元。

人才待遇:社會保險服務:市、區(市、縣)社保經辦機構開設“綠色通道”,簡化程序,為高層次人才及其配偶、子女辦理社會保險相關業務提供優質高效服務。醫療保障:高層次人才醫保門診個人賬戶在一般标準基礎上,每年增加800—2000元。住院治療時,在享受社會醫療保險的基礎上,個人負擔的醫療部分再補助50%。

8、昆明

落戶政策:全日制高校、職業院校畢業生、具備專業技術職稱或技工資格人員、留學歸國人員等,可以先落戶再擇業。具有博士學曆或正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人員,可以自願選擇落戶地址,先落戶再擇業,其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含配偶父母)可以随遷。

補貼政策:獵頭公司、社會團體、科技社團、人才工作站等中介機構推薦引進高層次人才(團隊),每全職引進1人,一次性給予最高10萬元獎勵;每柔性引進1人,一次性給予最高5萬元獎勵。引進的高層次人才負責的項目被國家、省立項支持的,不分全職或柔性,一次性給予引才機構最高15萬元獎勵。企事業單位(包括民企)直接引進高層次人才(團隊),每全職引進1人的,一次性給予最高20萬元獎勵;每柔性引進1人的,一次性給予最高10萬元獎勵。引進的高層次人才負責的項目在我市被國家、省予以立項支持的,不分全職或柔性,一次性給予引才單位最高15萬元獎勵。對柔性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團隊),每年在昆工作時間不少于6個月的,按引進人才(團隊第一負責人)報酬的50%給予用人單位引才薪酬補助,補助期限3年,每年補助金額不超過10萬元。

購房補助:對入選我市高層次人才引進工程的創業類技術領先項目、技術先進項目、技術進步項目分别給予150萬、100萬元、60萬元創業扶持資助,資金按4:4:2的比例分三年到位。給予項目負責人30萬元一次性安家費;團隊其他成員租住房屋的,連續三年給予每月2000元的租房補貼。對入選我市高層次人才引進工程的創新類技術領先項目、技術先進項目、技術進步項目分别給予100萬元、80萬元、60萬元創新研發啟動資金,資金按7:3的比例分兩期到位。給予項目負責人30萬元一次性安家費;團隊其他成員租住房屋的,連續三年給予每月2000元的租房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