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緻敬百年榮光系列活動】 經濟中南seminar第37期總結

發布者:宋昀宜發布時間:2021-04-19浏覽次數:598

   4月15日晚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舉辦了第37期經濟中南Seminar研讨會。我院經濟史專業孔令宇老師以《Connections in troubled times: the impact of interlocking bank directorates in Republican China》為主題進行了學術報告,詳細介紹了20世紀30年代中國銀行部門連鎖董事網絡及相互聯系。研讨會由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苗雙有老師主持,邀請了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李小克老師進行評議。參會人員包括經濟學院師生及會計、金融學院十餘位碩博研究生

孔博士首先介紹了中國民國時期國内銀行業及其經營所處的大環境,概述了文中所使用網絡分析的方法、使用數據,随即介紹了當時銀行部門及董事會(經理人)狀況。研究分析表明,1933 年至 1936 年期間,中國銀行業的特點是擁有一個占主導地位的核心集群和若幹基本上互不相連的銀行,這一結構持續存在,盡管董事更替率很高,但不同的國民賬戶體系中心性衡量标準高度一緻。雖然大型銀行處于集群的中心,但更多的外圍銀行也形成了密集的 IDsInterlocking Directors網絡。即使在 1934 IDs 的活動和擴張達到峰值之後,這種模式仍然持續存在。文章進一步追溯研究了國民黨政府透過公營銀行與廣大私人銀行界的關系所增加的影響力,讨論了政治關系對個人事業與銀行生存的價值。

講座進行過程中,各位老師和同學就民國時期銀行經營策略、文章機制研究、實證模型、控制變量與工具變量選取等各方面展開了全方位的深入讨論,會場氣氛輕松而熱烈。最後,李小克老師對本次研讨會進行總結,并就民國時期銀行發展對現代金融體系的啟示以及量化經濟史研究的未來展望提出了一些建議。

通過主講人孔老師的精彩報告及各位老師的悉心點評,各位與會者就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學習感悟進行交流讨論與學習同時也為主講人關于民國時期中國金融史對現代金融業務與經濟發展的拓展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本次研讨會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