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8日,我院盧現祥教授合作論文《産權保護及其經濟績效——兼論産權保護量化演變和“中國之謎”的實質》,在期刊《經濟學動态》2020年11期上正式刊出。
摘要:一般認為産權保護等制度性因素是經濟長期增長的主要源泉和引緻各國經濟社會發展差距的主要因素。但是,中國在較低産權保護水平下卻取得了長期快速的經濟增長,由此形成了中國之謎這一命題。在這一現實背景下,充分認識産權保護與實現經濟增長關系的内在機制具有重要意義。從制度經濟學角度可将産權保護理論劃分為三大分析框架,即翁貝克—貝茨—德·索托的産權保護理論、卡拉布雷西—巴澤爾—波斯納的産權保護理論以及諾思—阿西莫格魯—奧爾森的産權保護理論,以此為理論依據,本文對産權保護的概念進行界定,并進一步基于主體行為規範和合同執行約束兩大産權保護條件,對産權保護程度量化演變進行了分析。中國之謎命題的實質仍是産權保護經濟績效的另一體現,該命題和最優産權保護假說的提出為中國産權制度完善和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可持續性提供了啟示。
《經濟學動态》是由我國著名經濟學家孫冶方倡辦、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主辦的學術刊物。自1960年創刊以來,始終堅持正确的辦刊方向,既堅持宣傳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的經濟理論,及時反映國内經濟理論動态,也堅持探讨和跟蹤其他國家的經濟學流派的最新觀點,同時關注中國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重大現實經濟問題。它以其獨特的風格、動态性、信息性、政策性、實用性、學術性、綜合性吸引着廣大讀者,成為政府決策部門、企業管理人士、理論研究與教學人員和實際經濟管理工作者的必讀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