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教師馬強文博士合作論文在期刊《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上發表

發布者:俞凡發布時間:2021-09-18浏覽次數:869

2021415日,我院經濟學系教師馬強文博士合作論文 《中國生态福利績效水平的地區差距及收斂性》,在期刊《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上正式刊出。

生态福利績效的提升是破解經濟增長、生态保護、民生福祉增進三難問題的核心。文章基于Super-SBM模型,測算了20042017年全國29個省(區、市)的生态福利績效,進而采用σ收斂、經典與空間β收斂模型,對全國以及東、中、西部區域生态福利績效的收斂性及其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研究結果表明:1 20042017,中國生态福利績效整體水平下降幅度明顯,具體經曆了波動上升-持續下降-波動下降的過程;空間上呈現東強-中次-西弱的梯次下降格局;北京、海南和上海的生态福利績效水平一直位居全國前列,甯夏、内蒙古和遼甯則長期處于後三位。(2 20042017,全國及東、中、西部區域生态福利績效均不存在σ收斂趨勢。其中,20042017年中、西部區域變異系數總體保持着增長态勢,而全國和東部區域變異系數在20122017年出現了明顯波動。(3)全國範圍内生态福利績效存在顯著的絕對與條件β收斂趨勢。條件收斂率明顯高于絕對收斂率,空間因素對收斂具有加速效應。對外開放程度、環境規制及産業結構是生态福利績效提升的驅動因素,而經濟發展水平是其抑制因素。(4)東、中、西三大區域生态福利績效也存在顯著的絕對與條件β收斂趨勢。空間收斂率呈現西、東、中依次遞減格局,空間因素對中部區域收斂的加速效應最強。區域層面上,經濟發展水平、對外開放程度、環境規制、産業結構、技術水平對生态福利績效的提升均有顯著影響,但作用方向和力度在不同區域有所差異。因此,未來的政策制定應注重轉變發展方式,促進形成區域協同發展格局,因地制宜探索提高生态福利績效的最佳途徑。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部主管,由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山東省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山東師範大學聯合主辦,創刊于1991年,是國家級政策指導性學術期刊,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的會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