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劉青)3月30日上午,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武力研究員應我院邀請,作了一場題為“經濟史視角下的中國式現代化(1949—2023)”的線上講座。講座由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副院長宋麗智教授主持。
武力研究員從經濟史的視角系統梳理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曆程。他指出,1949—1978年為中國式現代化奠定了制度基礎和物質基礎,積累了經驗教訓。這一時期,我國形成了以單一公有制和計劃經濟體制為基礎的趕超型工業化道路,保證了高積累和社會穩定,但也暴露出其與普遍落後的生産力水平不相适應以及城鄉、區域、行業之間經濟發展不平衡等問題。為突破蘇聯經濟模式的局限,中國共産黨進行了艱辛探索,積累了經驗與認識。1978年底,中國啟動改革開放,開辟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領導時期,解決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以江澤民為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領導時期,解決了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以胡錦濤為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領導時期,解決了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的問題。至此,形成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道路。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推進和發展了中國式現代化,工業化、市場化、城市化、民主化和國際化快速發展,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标,并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奮進。武研究員認為,我國實現2035年現代化目标,具有政治、經濟和文化三大優勢,同時也面臨産業結構升級、資源環境約束和國際環境變化三大挑戰。
在互動階段,武力研究員就相關問題與參會師生進行了卓有成效的交流。最後,張連輝教授對講座進行總結。講座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