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陳思琳)2024年9月24日上午9:30,經濟中南“文瀾高端論壇系列活動”第66期講座在文泉樓南207會議室成功舉辦。本期主講嘉賓為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NU)克勞福德公共政策學院宋立剛教授,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副院長張鴻武教授擔任主持人,講座主題為“Intangible Capital,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Pattern of International Trade”。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師生近二十人參加了本次講座。
講座開始之前,張鴻武教授簡要介紹了本期主講人宋立剛教授的研究經曆以及學術成果,并對宋立剛教授來我院進行學術分享表示熱烈歡迎。
宋立剛教授首先指出,國際貿易理論的發展遠遠滞後于當前國際貿易實踐。作為國際貿易的經典模型,赫克歇爾·俄林(HO)模型通常認為一國要素禀賦決定了比較優勢,但随着科技進步和國際聯系的不斷加強,原有的 HO模型已較難對貿易模式進行很好的解釋。Vanek(1968)對HO模型進行了拓展,提出了新古典貿易理論的基準模型——HOV模型,該模型聚焦于要素的跨國流動,強調了一國的要素禀賦對于國際貿易的重要性,為要素流動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分析提供了理論支持。
基于HOV理論的研究框架,宋教授将數字信息(Digitized information)、創新資産(Innovative property)和經濟競争力(Economic competencies)等為代表的要素納入到無形資本的範疇中,并提出了兩點研究假說:一是一國所擁有的無形資本可以作為該國比較優勢的潛在源泉;二是無形資本和隐含技術(Embodied technology)在提高經濟效率和勞動生産率上發揮着重要的作用。進而,宋教授通過豐富的數據和圖形說明了當前OECD國家無形資本存量的變動趨勢,揭示了無形資産存量變動與貿易增加值變動及服務貿易發展趨勢的關系。與此同時,他還指出,當前技術進步和轉型形式也從過去的物質工具、能源等有形的形式轉變為現如今信息、數據等無形的形式。
接下來,宋教授使用OECD國家行業層面的數據,初步證明了無形資本在影響貿易形式變化方面的顯著作用。而分行業檢驗的結果也表明,對于無形資本密集的機械、電子、計算等行業,其影響作用更強,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印證了HOV理論。
在互動環節,與會師生同宋老師就如何開展一個好的研究、無形資本與社會資本的差異及無形資本核算等問題展開了深入而熱烈的交流讨論,講座在熱烈的掌聲中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