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何樂樂)2024年12月4日上午9時,經濟中南“文瀾高端論壇系列活動”第75期在文泉樓南207會議室成功舉辦。本次講座邀請了美國内布拉斯加大學經濟系馮志鋼教授,以主題“AI and Economics Research”為我院師生做了學術彙報。本期講座由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副院長張鴻武教授主持,學院師生10餘人參加了本次講座。
首先,馮志鋼教授引用了大量經典文獻,介紹了AI的起源及内涵。他指出,AI核心技術起源于1950年,其智能性主要體現在解決問題、适應性、學習和推理等四個關鍵方面。他認為,分類和歸類能力是人類智慧和AI之間溝通的橋梁。
接着,馮教授深入剖析了AI、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之間的聯系與區别。他提出,機器學習作為關鍵的AI技術于1980年出現,涵蓋了監督學習、非監督學習和強化學習三大闆塊;深度學習則從2010年開始興起。它作為機器學習的一個子集,運用多層神經網絡(即深度神經網絡)對數據中的複雜模式進行精準建模。此外,馮教授還介紹了自然語言處理(NLP)、大語言模型(LLMs)和計算機視覺等前沿領域。
随後,馮志鋼教授詳細闡述了AI如何改變傳統的經濟研究方式以及過度依賴于AI可能産生的後果。他強調,AI通過數據分析和大數據集成,極大地推進了經濟研究的發展(如高效處理DSGE模型、進行深入的文本分析等)。特别是利用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模型,經濟學家能夠對關鍵經濟指标(如GDP)進行更為精确的預測和分析。然而,馮教授也提出了“中等智能陷阱”的概念,警示我們AI存在算法單一、系統性錯誤和數據洩露的風險。更重要的是,AI對人類智力的理解仍然有限。所以,過度依賴于AI可能會使我們陷入中等智能陷阱。
最後,馮志鋼教授指出,人工智能(AI)的融入标志着社會科學研究正經曆着一場深刻的變革,這既為我們帶來了機遇,也為我們帶來了挑戰。在AI不斷改變研究範式的同時,道德問題也日益凸顯,如偏見、隐私洩露和算法歧視等問題都需要密切關注。馮教授也展望了人類創造力和AI的計算能力協同作用的廣闊前景,認為這将為科學發現提供巨大的潛力和可能。
張鴻武教授對本次講座進行總結,強調了本次講座的研究價值和現實意義,并對馮志鋼教授的精彩分享表示感謝。至此,“文瀾高端論壇系列活動”第75期講座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