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胡思宇)貧窮、苦難、受凍、挨餓……在想到山區留守兒童的時候,這些詞語會自然而然地浮現在腦海裡,逐漸演變成外界對山區留守兒童的刻闆印象。然而,随着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國家“精準扶貧”“美麗鄉村建設”等政策落地,山區留守兒童的教育環境和教育現狀發生了積極變化,同時也帶來了新問題、新挑戰。他們可能會沉迷手機,沉迷網絡遊戲;會有學習壓力,失去前進的動力;會在人際交往方面感到困惑與迷茫。為了更好地關注山區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助力其茁壯成長,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志願者協會(以下簡稱“經院志協”)于2024年12月12日15:30,在首義校區文津樓302教室與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經濟實驗2401班及各學院同學們一起舉辦“朝語夕拾·藍信封”志願活動。該活動于當日17:30圓滿結束。
活動伊始,志願者通過PPT介紹活動形式與活動内容,幫助同學們了解山區留守兒童的學習與生活現狀。随後是讀信環節,同學們紛紛走上講台,撕下張貼在黑闆上的山區留守兒童的刻闆印象标簽,并閱讀孩子們寄來的信件,在信件中,孩子們敞開心扉,将心中無法宣之于口的小秘密及最近遇到的學習上的煩惱與困難,傾訴給志願者們,希望得到安慰與鼓勵,驅散内心的孤獨。
閱讀完孩子們的信件後,志願者們紛紛拿起手中的紙筆,聚精會神地為孩子們書寫回信。無論是學習上遇到的困難,還是人際交往中遇到的煩惱,亦或是對于人生的迷茫與困惑,志願者們都盡力設身處地地為孩子們着想,給予暖心親切的答複,盡己之力為孩子們驅散前途的迷霧,照亮前進的方向。一封封信件,承載着孩子們飛出大山的期望,同時帶去了志願者們的溫暖愛意。這些信件也在志願者們與孩子們之間架起愛的橋梁,讓文字跨山相見,讓情意越難相擁。
(圖1:志願者在寫回信)
此外,同學們一起動手制作小手工——千紙鶴。普通的彩紙在同學們的妙手中變成了栩栩如生的千紙鶴,每一隻千紙鶴上也寫滿了同學們對山區留守兒童的美好祝福。色彩斑斓的千紙鶴承載着同學們的美好期盼與祝願,裝扮了信封,也裝點了孩子們走出大山的希望之路。
《人民日報》指出:“關愛留守兒童,體現着一種有溫度的人文關懷,是一項良心工程、社會工程。把關愛留守兒童工作做到實處,要洞察他們的訴求,提供針對性的幫助與服務。”經院志協關注到山區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通過書信交流的方式,提升廣大青年學子的社會責任感,助力山區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讓他們在同一片藍天下茁壯成長!
(圖2:參與活動人員拍大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