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大學生創新項目團隊調研武漢領普科技有限公司

發布者:陳遠瞻發布時間:2025-03-18浏覽次數:10

    (學生記者 胡漪 攝影 張耀方)發展新質生産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點‌。智能制造、數字化管理等新質生産力的發展對企業人才需求、崗位結構及員工技能升級不斷産生深層影響。“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為探究新質生産力驅動下的企業勞動力結構轉型,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大學生創新項目團隊(承古啟新:新質生産力何以重塑勞動力結構)在指導老師謝靖副教授的帶領下,于3月17日下午赴武漢領普科技有限公司開展專題調研。

(圖1:項目組參觀智能體驗館)

【走進企業:技術革新與人才轉型的生動樣本】

    在領普科技相關負責人陪同下,團隊參觀了智能體驗館。通過實地觀摩應用場景,成員們直觀感受到新質生産力對傳統家居的創新性颠覆。負責人詳細介紹了在新質生産力背景下,公司近年來勞動力結構的顯著調整:研發端通過裁撤低技術含量崗位(如基礎測試、仿制開發),聚焦能量采集算法、邊緣計算等核心領域,研發人員占比從33%降至25%,但專利産出增長35%;生産端因自動化設備投入成本高,保留60-70名熟練工人,通過MES系統優化使人均産能提升,短期内維持“人機協同”模式。這種“啞鈴型”結構反映了中小企業在技術革命中平衡創新投入與生存安全的現實選擇。同時,技術升級也帶來了員工結構調整:研發與技術崗位占比提升至40%,一線操作崗位逐步向“技術+運維”複合型角色轉型。為适應智能化轉型需求,企業通過“數字技能培訓計劃”對員工進行培訓。

(圖2:領普科技負責人與項目組進行對話)

【深度對話:聚焦轉型痛點與解決方案】

    調研團隊圍繞“技術替代與人力資本再投資”“新質生産力人才培養機制”等議題與企業負責人展開探讨。針對學生提出的“如何平衡自動化效率與員工職業發展”問題,領普科技負責人表示,公司通過“人機協作崗位再設計”“内部培訓”等舉措,實現技術紅利與員工成長的雙向賦能;通過實施“精準适配”策略,裁減基礎崗位30%,定向引進邊緣計算工程師,參與政府“數字技能培訓計劃”覆蓋60%産線工人,人均産值較2021年提升65%。

(圖3:項目組在領普科技合影留念)

【實踐啟思:以調研賦能學術創新】

    至此,此次專題調研圓滿結束。調研打破了同學們對“機器換人”的單一認知,領普科技“技術賦能人力”的實踐經驗為項目組的研究提供了關鍵視角,在企業數字化進程中,員工技能需求從單一操作向數據分析、系統維護等方向延伸,這也對高校跨學科人才培養具有重要啟示。項目組将紮根産業實踐,不斷探究新質生産力促進就業結構轉型機制,挖掘新質生産力的引領作用,為就業市場的穩定健康發展積極建言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