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安
男,1988年8月出生,浙江紹興人,中共黨員,國際經濟學系主任。
一、教育背景
2007年9月——2011年6月 武漢理工大學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本科、經濟學學士
2011年9月——2013年12月 武漢理工大學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碩士研究生、經濟學碩士
2013年9月——2016年6月 武漢理工大學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博士研究生、經濟學博士
二、工作經曆
2016年7月——2018年12月 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講師、碩士生導師
2018年12月——2023年12月 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2023年12月——至今 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教授、博士生導師
三、研究方向
全球價值鍊分工、“一帶一路”建設、低碳技術創新、對外貿易隐含碳等
四、主講課程
1、本科生:微觀經濟學、國際商務模拟實驗、國際經濟前沿問題
2、研究生:國際貿易前沿專題、國際經濟學專題、國際貿易政策與實務
五、社會兼職
1、中國美國經濟學會理事
2、湖北省世界經濟學會、湖北省美國經濟學會理事
3、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通訊評審專家
4、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部部省共建工作專家庫成員
5、《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經濟社會體制比較》《财經研究》《資源科學》《地理研究》《地理科學》《國際經貿探索》《南方經濟》《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學報》《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China & World Economy》《Energy Economics》《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Economic Modelling》《Applied Economics》《Economic Analysis and Policy》《Journal of the Asia Pacific Economy》等國内外期刊匿名審稿人
六、榮譽獎勵
1、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第二屆“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文瀾科研新星獎”(2023)
2、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理論經濟學學科教學獎(2023)
3、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2019年度第九屆青年教師講課競賽三等獎(學院一等獎)
4、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2017年度“青年教師講課競賽”二等獎
5、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校級優秀碩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校級優秀學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
6、“第七屆全國大學生能源經濟學術創意大賽”優秀指導老師(指導學生分獲研究生組特等獎、二等獎)
7、“第一屆全國MIB國際商務談判邀請賽”優秀指導老師獎
8、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科研、教學獎
9、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2013、2015)、碩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2012)、本科生國家獎學金(2010)
10、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2021屆畢業典禮“三全育人”專任教師代表
七、科研作品
(一)著作
1、《全球價值鍊分工的碳排放轉移效應及中國對策研究》,中國财政經濟出版社,2022年8月,獨著。
2、《貿易增長、環境效應與産業政策演變》,經濟科學出版社,2017年5月,獨著。
(二)主持課題
1、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全球價值鍊重構對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的影響及對策研究》(22BGJ049),2022年9月。
2、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全球價值鍊分工的碳排放轉移效應及中國對策研究》(19CGJ041),2019年6月,已結題。
3、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全球價值鍊視角下中國出口的貿易利益與環境代價研究》(18YJC790121),2018年6月,已結題。
4、全國統計科學研究重點項目《全球價值鍊重構的衡量指标體系構建及應用研究》(2022LZ20),2022年7月,已結題。
5、全國統計科學研究一般項目《全球價值鍊視角下對外貿易隐含碳測算的改進研究》(2017LY97),2017年9月,已結題。
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黨的二十大精神研究闡釋專項)《“雙碳”目标下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對企業低碳技術創新的影響研究》(2722023DD011),2023年11月。
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青年教師創新研究專項)優秀青年創新團隊建設項目《環境信息披露的引資競争效應:理論機制與中國經驗》(2722022BY004),2022年4月,已結題。
8、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青年教師創新研究專項)青年教師自由探索項目《低碳技術創新對碳排放的響應:理論機制與中國經驗》(2722021BZ010),2021年4月,已結題。
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青年教師創新項目)團隊項目《中國參與全球價值鍊分工的貿易利益及其提升路徑研究》(2722019JCT005),2019年3月,已結題。
10、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振興工程科研基金項目《全球價值鍊分工下的中國對外貿易隐含碳研究》(21441710401),2017年9月,已結題。
1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資源貿易、環境污染與政策選擇:基于擴展戰略性環境政策的研究》(2014-yb-007),已結題。
1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資源性産品國際市場中的壟斷行為與中國的價格策略》(2012-zy-112),已結題。
13、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2022年校級教學研究項目《智慧教育背景下“國際商務模拟實驗”課程數字化教學體系構建與實踐》(YB202206),2023年3月,已結題。
(三)科研獲獎
1、武漢市第十八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優秀提名獎,2022年12月。
2、《世界經濟年鑒》2020年世界經濟統計學最佳中文論文TOP10,2021年10月。
3、首屆《統計研究》優秀論文二等獎,2021年11月。
4、《經濟評論》2017年度優秀論文,2017年12月。
5、武漢理工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2017年5月。
6、湖北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2015年12月。
7、湖北省優秀學士學位論文,2011年12月。
8、第五屆湖北省高校大學生經濟學術論壇論文一等獎,2012年12月。
(四)論文
※全球價值鍊與增加值貿易核算研究
1、全球價值鍊分工特征的指标體系構建及應用,《統計研究》2020年第6期,第一作者(2020年世界經濟統計學最佳中文論文TOP10,入選《世界經濟年鑒2021》《産業經濟學年鑒(2022)》)。
2、相對技術水平、全球價值鍊分工與中美經貿摩擦,《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20年第4期,第一作者。
3、制造業服務化、技術創新與全球價值鍊分工地位,《中國科技論壇》2020年第10期,第一作者。
4、全球價值鍊分工視角下日韓貿易摩擦的原因分析,《現代日本經濟》2020年第2期,第一作者。
5、中國與金磚國家貿易利益與分工研究——基于2000-2014年貿易數據的分析,《商業研究》2020年第3期,第一作者。
6、價值鍊互動與反饋視角下中國部門增加值出口攀升研究,《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21年第1期,第二作者。
7、全球價值鍊視角下中歐貿易關系的演進特征及其啟示,《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22年第1期,第二作者(《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22年第7期轉載)。
8、擴大内需應對全球價值鍊重構,《中國社會科學報》2023年3月8日第03版,獨著(光明網全文轉載)。
※對外貿易隐含碳研究
1、全球價值鍊視角下的中美貿易隐含碳研究,《統計研究》2018年第1期,獨著(首屆《統計研究》優秀論文二等獎)。
2、中國與其他金磚國家貿易隐含碳研究,《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5年第4期,第一作者。
3、The Structural Chang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arbon Transfer Network in Global Value Chains,《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SCI Q1),2022年,第一作者、通訊作者。
4、How GVC Division Affects Embodied Carbon Emissions in China’s Exports?,《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SCI Q2),2020年,通訊作者。
5、中國對外貿易隐含碳:結構特征與影響因素,《經濟評論》2016年第4期,第一作者。
6、對外貿易、區域間貿易與碳排放轉移——基于中國地區投入産出表的研究,《财經研究》2017年第11期,獨著(《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8年第1期轉載)。
7、全球價值鍊分工對貿易與環境失衡的影響,《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學報》2020年第6期,第一作者。
8、全球價值鍊分工下的中日貿易隐含碳排放研究,《現代日本經濟》2018年第2期,第一作者。
9、全球價值鍊分工對中國對外貿易隐含碳排放的影響,《國際經貿探索》2017年第3期,獨著。
10、出口結構調整降低了中國碳排放嗎,《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學報》2017年第5期,第一作者。
11、中國農業貿易的碳減排效應研究,《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4期,獨著。
12、出口開放對中國工業碳排放的非線性影響研究,《國際經貿探索》2019年第6期,通訊作者。
13、技術效應降低了中國進出口隐含碳排放嗎?,《經濟經緯》2018年第6期,通訊作者。
14、中國出口貿易利益與環境成本的失衡,《環境經濟研究》2019年第3期,第一作者。
※國際貿易與環境污染研究
1、Three-Dimensional Heterogeneity Analysis of Climate Aid’s Carbon Reduction Effect,《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SCI Q1),2021年,通訊作者。
2、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of Climate Aid on Carbon Emissions in Recipient Countries,《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SCI Q1),2021年,通訊作者。
3、中國雙邊貿易隐含污染研究——基于中日和中印貿易的對比,《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學報》2015年第2期,獨著。
4、出口貿易和FDI加劇了資源型城市的環境污染嗎?——基于中國285個地級城市面闆數據的經驗研究,《自然資源學報》2016年第1期,通訊作者。
5、資源貿易、外商直接投資與環境污染,《商業研究》2015年第4期,第二作者。
※低碳技術創新研究
1、Climate Policy and Low-carbon Innovation: Evidence from Low-carbon City Pilots in China,《Energy Economics》(SSCI Q1),2022年,第一作者(ESI高被引論文、熱點論文)。
2、Pilot Free Trade Zones and Low-carbon Innovation: Evidence from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Energy Economics》(SSCI Q1),2024年,第一作者、通訊作者。
3、How Does FDI Affect Cities’ Low-Carbon Innovation? The Moderation Effect of Smart City Development,《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SSCI Q1),2022年,第一作者。
4、Do Carbon Emissions Accelerate Low-Carbon Innovation? Evidence from 285 Chinese Prefecture-Level Cities,《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SCI Q2),2021年,第一作者、通訊作者。
※貿易政策相關研究
1、中歐班列開通能否提升企業勞動收入份額——來自中國A股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國際貿易問題》2024年第7期,第一作者。
2、戰略性環境政策研究述評,《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6年第1期,第二作者。
3、R&D補貼、技術創新與戰略性貿易政策,《國際貿易問題》2013年第11期,第二作者。
4、進口促進、出口限制與戰略性貿易利益,《上海經濟研究》2013年第10期,第二作者。
5、日本稀土政策演變及其對我國的啟示,《現代日本經濟》2014年第2期,第二作者。
※資源與環境相關研究
1、Global Transfer of Embodied Energy: From Source to Sink Through Global Value Chains,《Sustainabl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SSCI Q1),2022年,第一作者。
2、C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ttract FDI? Evidence from PITI project,《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SCI Q1),2023,第一作者。
3、Energy Rebound Effect Associated with Energy Efficiency: An Application to China’s Agricultural Sector,《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SCI Q2),2021年,第一作者。
4、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d Its Extent on Haze Pollution: Case Studies from 285 Cities in Chin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 and Pollution》(SCI Q4),2023,第一作者。
5、How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ffects China’s Rare Earth Export?,《PLoS ONE》(SCI Q2),2021年,第一作者。
6、Does Agricultural Fiscal Policy Improve Green Development in China’s Agriculture Sector? Evidence from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Perspectives,《Environment,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SCI Q2),2024年,第五作者。
7、制度距離對中國稀土出口貿易的影響——基于18個國家和地區貿易數據的引力模型分析,《國際貿易問題》2013年第4期,第一作者。
8、基于水排污權交易的流域生态補償研究,《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6年第7期,通訊作者。
9、氣候資金對受援國碳排放的影響,《資源科學》2020年第6期,第三作者。
10、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and Public Health from Rare Earth Mining,《Earth’ Future》2016年,第三作者。
11、制度水平、出口潛力與稀土貿易摩擦——基于貿易引力模型的實證分析,《世界經濟研究》2014年第10期,第二作者。
12、中國稀土資源供給水平及其可持續發展評價,《改革》2012年第11期,第二作者。
13、中國稀土資源可持續發展研究,《軟科學》2012年第11期,第二作者。
※産業經濟相關研究
1、實施區域協調發展 優化新質生産力布局,《中國社會科學報》2024年7月9日第04版,獨著。
2、“一帶一路”服務貿易網絡的結構特征與影響因素,《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年第2期,第一作者。
3、工業機器人進口對中國制造業生産率提升的機理及實證研究,《世界經濟研究》2017年第3期,第二作者。
4、新興産業産生:識别、路徑及驅動因素,《技術經濟》2016年第8期,第二作者。
5、價值鍊重構與核心價值區轉移研究——産業融合方式與效果的比較,《科學學研究》2017年第8期,第三作者。
6、工業機器人對省域制造業生産率的異質性影響,《中國科技論壇》2018年第6期,第二作者。
7、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Effects of Industrial Robot Applications: Heterogeneity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Mechanisms,《Technology in Society》(SSCI Q1),2022年,通訊作者(ESI高被引論文)。
8、Digital Economy,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City Export Trade,《PLoS ONE》(SCI Q2),2022年,通訊作者。
9、The Network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Determinants of the Belt & Road Industrial Robot Trade,《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SSCI Q2),2021年,第三作者。
10、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FDI, and Carbon Emissions: New Evidence from China’s Service Industry,《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SCI Q2),2024年,第三作者。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南湖大道182号
單位:澳门永利集团304官网手机
郵政編碼:430073
Email: panan0819@zuel.edu.cn